正午的阳光穿透云层,畦床终于整理好了。王大叔试着播下第一粒种栗,小心翼翼地按苏晚说的标准覆土、浇水,嘴角忍不住上扬:“这么种确实放心,比瞎埋强多了。” 沉默女孩突然发现育苗袋上有细小的虫洞,“不好,有金龟子幼虫!” 她立刻翻出杀虫剂,“用氯氰菊酯 1000 倍液喷洒基质,每平方米喷 2 升,不然幼虫会咬断幼苗根系,” 她指着漫画手册上的虫害图,“这种白色幼虫藏在土里,专门吃根,必须提前防治。”
“天气预报说后天有倒春寒!最低温 0℃!” 林溪突然大喊。育苗区的幼苗刚露头,嫩绿的芽尖还裹着种皮,根本经不住低温。苏晚立刻翻出塑料薄膜:“快搭小拱棚!” 她指挥大家用竹片弯成弓形,插在畦床两侧,再盖上薄膜,四周用泥土压实,“棚内温度能保持在 15℃左右,还能防霜冻,” 双马尾的漫画手册派上了用场,第一百九十九格画着小拱棚搭建法,旁注 “竹片间距 1 米!薄膜压严实!”。
傍晚的细雨又下了起来,育苗区的小拱棚在雨中泛着微光。沉默女孩打着伞检查每一个棚子,发现王大叔负责的区域薄膜没压实,正往里渗水。“这样会导致基质过湿烂根,” 她蹲下身帮着培土,“得把四周的土踩实,再在棚边挖排水沟,” 王大叔红着脸道歉:“光顾着看幼苗了,没注意这些细节。” 他突然指着棚内的幼苗,“你看这棵芽尖绿得发亮,比去年直播的壮多了!”
第二天清晨,亲子育苗团又回来了。小念带着支教的学弟学妹给幼苗浇水,每个育苗袋上都挂着新做的观察卡:“3 月 7 日 芽长 0.5cm 叶片未展开”。“这是当年我和晚晚姐种的第一棵栗子树的幼苗照片,” 小念举起手机,“现在你们种的,将来也能长成大树结果子!” 孩子们围着观察卡叽叽喳喳,一位爸爸笑着说:“以后每周都来记录,让孩子看看植物怎么长大。”
突发状况在午后降临。陆昭衍巡视时发现,几棵套着纸袋的幼树嫩芽蔫了,剥开纸袋,里面的芽尖被咬得残缺不全。“是黑绒金龟子!可能是纸袋破了洞,” 他立刻召集大家检查所有纸袋,“把破损的换掉,再在袋口扎紧橡皮筋,” 沉默女孩拿着放大镜观察,“这些虫子晚上出来活动,得在树干周围撒毒饵,用麸皮拌敌百虫,每亩撒 5 公斤,” 她突然想起什么,“去年的疫病枯枝没清理干净,得赶紧烧掉,不然会传染幼苗。”
王大叔主动扛起枯枝往焚烧坑走。他边烧边说:“以前觉得病虫害不用管,等虫子多了再打药,现在才知道提前预防这么重要。” 火苗映着他的脸,之前的执拗早已变成愧疚,“去年直播的种栗就是被虫子吃了根,还以为是土地不肥,其实是自己没做好防护。” 沉默女孩递给他一副手套:“明天教你怎么涂药防疫病,树干上的病斑刮掉后涂石硫合剂,效果很好。”
雨停后的栗园格外清新。育苗区的小拱棚里,幼苗已经展开第一片真叶,嫩绿的叶片上还挂着水珠。苏晚正带着认养顾客给幼苗施肥,“这是稀释的腐熟饼肥水,每 10 天浇一次,不能浇太多,不然会烧根,” 她指着手机里的溯源系统,“扫码就能看幼苗的生长记录,还有施肥、打药的时间,” 星洲的经理笑着走来:“已经有 120 个家庭续订了夏季管护体验,都想看着幼苗长成果树。”
黄昏的余晖洒在育苗技术站的展板上,沉默女孩正在更新日志:“春播完成率 100%,催芽合格率 92%,病虫害防治覆盖率 100%,幼苗成活率预计 90%”。她把新采的银杏叶夹进手册,旁边是王大叔画的简易播种图,歪歪扭扭的线条旁写着 “株距 15cm 行距 30cm”。陆昭衍递来一块新木牌,上面刻着 “春播?护苗?2031”:“等幼苗长到 30 厘米高,就能移栽到认养区了。”
银杏家园 802 室的暖灯亮起时,顾言正在剪辑 “春播育苗记”。镜头里,王大叔给幼苗套纸袋的动作越来越熟练,双马尾教孩子们画观察卡的样子格外认真,沉默女孩帮小丫头修补育苗袋的画面暖得人心发颤。林溪突然指着屏幕:“你看那棵希望树的幼苗,已经长到 2 厘米高了,芽尖还朝着太阳呢!”
窗外的月光洒在育苗袋上,幼苗在小拱棚里静静生长。那些沾着泥土的育苗铲、画满技巧的漫画手册、写满记录的观察卡,都在跨山的接力中延续着希望。就像苏晚在护苗计划续页写的:“春播育新苗,雨润待抽枝。夏管强枝干,秋实满枝头。”
喜欢朝露逢星辰请大家收藏:(m.2yq.org)朝露逢星辰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