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号码的预警短信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李双林刚刚因网络调查有所收获而升起的些许暖意。
“他们要动你。最近别出门。”
短短几个字,传递出的信息却令人不寒而栗。“他们”是谁?王猛?还是包括他背后那个未知的保护伞?“动你”是什么意思?是像对付张万和那样的肉体消灭,还是制造新的陷害罪名?发信人又是谁?是善意提醒,还是故布疑阵?
无数个疑问瞬间塞满了李双林的脑海,让他刚刚放松些许的神经再次紧绷起来。巴士在黑暗中行驶,窗外掠过的稀疏灯火,此刻看来都像是窥探的眼睛。
他紧紧攥着手机,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试图淹没他。但他知道,自己不能退缩,更不能乱。对方越是急于动手,越是说明他们感到了威胁,说明他调查的方向是对的!
他强迫自己冷静。短信让他“别出门”,这既是警告,也可能是一种限制。对方想把他困在出租屋里,让他无法行动,无法与外界联系,成为瓮中之鳖。
他偏不!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坐以待毙。他需要信息,需要了解外面的局势,需要判断陈静那边的进展,也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
与陈静的再次沟通,变得迫切而必要。他需要知道山南头扑空之后,纪委的调查是否陷入了停滞,更需要试探陈静在面临更大压力时的立场是否依然坚定。
如何安全地联系陈静?直接打电话或发短信都不保险。他想起之前与陈静约定的那个用于紧急联系的、不记名的电子邮箱。这是相对安全的渠道。
回到阴冷潮湿的出租屋,李双林反锁好门,仔细检查了房间,确认没有异常后,才打开了笔记本电脑。他通过加密代理登录了那个邮箱,斟酌词句,给陈静发送了一封简短的邮件。
邮件内容很谨慎,没有提及任何具体案件,只是说“关于之前讨论的农机设备报废流程,有一些新的想法和疑问,希望能当面请教,地点可由您定,时间越快越好。”
他相信,陈静能看懂他的弦外之音。
发出邮件后,便是焦灼的等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房间里只有他自己的呼吸声和窗外偶尔传来的狗吠。那种被监视、被围困的孤立感再次袭来,混合着对未知危险的警惕,让这个寒冷的夜晚显得格外漫长。
直到午夜时分,笔记本电脑才传来一声轻微的新邮件提示音。
李双林立刻点开。是陈静的回复,同样简短:“明早八点半,清源县图书馆,三楼社科阅览区,靠窗位置。”
地点选在县城的公共图书馆,人流相对复杂,但又足够安静,便于交谈,而且脱离了青云镇这个王猛势力根深蒂固的是非之地。陈静的谨慎,让李双林稍感安心。
第二天一早,李双林再次仔细乔装,提前出发,绕了几条路,确认无人跟踪后,才坐车前往清源县城。
清源县图书馆是一座有些年头的建筑,充满了书香和宁静的气息。早上刚开馆,人并不多。李双林按照约定,来到三楼社科阅览区,在一个靠窗的、可以俯瞰图书馆入口和大部分区域的位置坐了下来。
阳光透过高大的玻璃窗照进来,在布满灰尘的光柱中飞舞。他随手从书架上拿了一本《地方治理与经济发展》摊在面前,心思却全在入口处。
八点半整,陈静的身影准时出现在阅览室门口。她今天穿着一件普通的米色风衣,戴着黑框眼镜,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来查资料的女学者或公务员。她目光扫视了一圈,很快看到了李双林,便不动声色地走了过来,在他对面的位置坐下。
“陈书记。”李双林低声打了个招呼。
陈静点了点头,将文件夹放在桌上,打开,里面似乎是些无关紧要的文件。她目光落在李双林面前那本书上,声音压得很低:“李镇长对地方治理也有研究?”
“略知皮毛,正在学习。”李双林会意,知道谈话已经开始,“尤其是关于基层资产管理和项目招投标方面,感觉里面学问很深,有时候一个看似正常的流程,背后可能隐藏着很大的问题。”
陈静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眼神平静无波:“哦?比如呢?”
“比如,我之前看到一份我们镇农机站的资产报废报告。”李双林开始切入正题,但语气把握得恰到好处,像是纯粹的业务探讨,“一批账面价值超过百万的设备,评估公司给出的报废残值只有五十万,而且接收处理的公司,似乎与评估公司存在某种关联。这流程上看起来好像没问题,都走了手续,但细想起来,总觉得有些不对劲,这中间的差价也太大了点。陈书记您经手的案子多,您觉得这种情况,是普遍现象吗?还是说,可能存在人为操纵资产低估,进行利益输送的可能?”
他没有提U盘,没有提“青城项目”,甚至没有直接提王猛的名字,只是用一个具体的、已知的“农机站报告”作为引子,来试探陈静对这类问题的敏感度和态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日惊雷请大家收藏:(m.2yq.org)三日惊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