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林走出县纪委大楼,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下意识地眯了眯眼睛,感受着阳光照在脸上的温暖,驱散了之前在会议室里沾染的那一丝阴冷。
表面上,他依旧从容镇定,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刚才那场交锋,耗费了他多少心力。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甚至语气的细微变化,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计算的。他在刀尖上跳舞,既要洗清自己的嫌疑,又要恰到好处地展露能力和信息,引起陈静的重视,还不能过早暴露底牌。
结果如何?他暂时无法判断。陈静那个女人,如同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情绪隐藏得太好,心思难以揣测。但她最后没有立刻否定他关于“虚报工程款”的暗示,反而要求重新审核账目,这本身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他需要耐心,等待陈静核实的结果,也等待她下一步的动作。
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绝对安全的新据点。昨天的仓库搜查事件给他敲响了警钟,王猛的网正在收紧。
他没有在县城过多停留,迅速搭乘一辆拥挤的城乡巴士,绕了一个大圈,在距离青云镇十几里外的一个邻镇下了车。然后,他凭借记忆和问路,徒步走向一个更加偏僻的地方——位于两镇交界处的一个废弃的石灰窑。
这里比之前的仓库和砖窑更加荒凉,几乎没有人烟。巨大的、如同蒙古包般的石灰窑早已熄火多年,窑体斑驳,周围杂草丛生,只有一条被荒草淹没大半的土路通向这里。
李双林仔细检查了周围环境,确认没有近期人类活动的痕迹后,才小心翼翼地钻进了一个相对完整、通风较好的窑洞。里面空间很大,地面铺着厚厚的、干燥的石灰粉末,踩上去软绵绵的。虽然空气中有股淡淡的石灰味,但比之前仓库的机油味好闻多了,也干燥得多。
这里,暂时应该是安全的。
他松了口气,靠坐在窑洞内壁,开始整理思绪。赵国庆提供的关于张万和与王猛争吵的情报至关重要,指明了张万和死亡的直接动机。接下来,需要顺着“分账不均”和那笔八百万补偿款这两条线继续深挖。
而陈静这边,种子已经种下,需要等待发芽。他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必须双管齐下。
他需要赵国庆提供更多关于王猛、刘富贵以及“碧水蓝天”、“江阳宏远”的详细信息。同时,他自己也要想办法从外围入手,调查这些关键节点。
但如何与赵国庆安全地交换这些复杂的情报?电话里说不清楚,而且风险太高。他们需要一次面对面的密会。
他拿出那部预付费手机,思考着如何向赵国庆传递这个信息。直接打电话不安全,发短信也容易留下记录。
就在这时,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发来了一条短信。内容只有简短的几个字,却让李双林瞬间坐直了身体!
“老农机站配件仓库已暴露,速离。另,有要事面谈,是否安全?”
发信人没有署名,但李双林一眼就认出,这是赵国庆!他换了一个号码!而且,他居然也知道仓库暴露的事?还主动提出面谈?
这说明,赵国庆在派出所内部,可能还有其他的消息来源,或者他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主动提出面谈,意味着他可能掌握了更重要的、电话里无法说清的情报!
李双林心中既惊且喜。惊的是赵国庆的消息如此灵通,喜的是盟友的主动和高效。
他必须尽快回复。他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是否安全,而是用隐语回复了一条信息:“风雨大,老地方不见不散。明晚子时,带伞。”
“老地方”指他们第一次密会的废弃砖窑,“子时”是晚上十一点到一点,“带伞”意味着需要格外小心隐蔽,并且可能“遮风挡雨”(带来重要情报或保护)。
他相信赵国庆能看懂。
信息发出后,他立刻删除了发送和接收记录,并将手机关机,取出电池。这是他从一些谍战片里学来的笨办法,虽然不一定能完全规避高科技监控,但至少能增加一些安全性。
做完这一切,他靠在窑壁上,闭上眼睛。明天晚上的密会至关重要,他需要养精蓄锐,也需要仔细规划要从赵国庆那里获取哪些信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打开局面。
与此同时,县纪委办公楼内。
陈静独自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开的已经不是李双林“挪用公款”的卷宗,而是厚厚一叠青云镇近两年的工程项目和资金支付清单。她的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助手小张刚刚送来初步核对结果。李双林关于那五万工款的解释,经过与农机站值班员、小学门卫以及气象记录的核实,基本属实。所谓“挪用公款”的指控,确实站不住脚。
这让陈静对李双林的观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个人,或许真的被冤枉了。
而更让她心惊的是,在快速浏览其他工程款项时,她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敏锐地发现了几个不太对劲的地方。有几个应急抢险和小型维护工程,最终结算金额远超正常市场价,而且中标单位都指向几家特定的公司,其中一家,赫然就是“江阳宏远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日惊雷请大家收藏:(m.2yq.org)三日惊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