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后的第一次党委会,李双林以雷霆万钧之势,彻底确立了在青云镇的绝对权威。那场会议,不仅是对暗处敌人的严厉警告,更是对全镇干部队伍的一次强力整肃和精神提振。会议结束后,整个镇政府大院的气氛为之一变,往日那种拖沓、观望、揣摩的风气被一种紧张而高效的工作节奏所取代。
李双林没有沉浸在初掌权柄的满足感中,更没有留在办公室里听取那些可能经过粉饰的汇报。他深知,真正的战场在基层,在田间地头,在厂矿企业,在百姓中间。会议的第二天,他便带着党政办主任和一名负责记录的年轻干部,轻车简从,开始了为期三天的密集下沉调研。
第一站,他选择了曾经的“风暴眼”——“鑫盛”实业原厂区。
昔日门庭若市、后来一度萧条破败的厂区,如今已焕发新生。一家通过信用体系严格筛选引入的环保科技公司接手了这里,崭新的厂房,轰鸣却有序的机器,忙碌而充满干劲的工人,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公司负责人,一位三十多岁、戴着眼镜的海归博士,见到李双林,激动地迎上来,紧紧握住他的手:
“李书记!真没想到您一回来就先到我们这里!太感谢您和镇政府了!没有你们打造的公平环境和信用体系,我们这样的科技型企业,根本不敢落户青云镇!”
李双林仔细查看了生产车间和环保设施,询问了技术研发和市场前景。负责人兴奋地汇报:“我们主打废弃资源高值化利用,目前订单已经排到明年第一季度,预计年产值能突破五千万,能解决本地近两百人就业!而且,我们严格按照最高环保标准,绝不给青云镇的绿水青山添负担!”
看着眼前的一切,李双林欣慰地点点头,但不忘提醒:“很好,但要记住,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旦触碰红线,信用评级下降,所有的优惠政策都会随之取消。”
“您放心,李书记!我们一定珍惜这份信誉,做守法创新的标杆企业!”
第二站,他直奔镇中心小学。
崭新的塑胶跑道在秋日阳光下泛着醒目的红色,孩子们像快乐的鸟儿一样在上面奔跑、嬉戏,欢笑声回荡在校园上空。老校长早已得到消息,带着几位教师代表等在门口,一见到李双林,老人眼眶立刻就红了,颤巍巍地上前抓住他的手:
“李书记!您看看!您看看这些孩子们!他们现在能在这么好的操场上活动,再也不用担心摔跤磕破皮了!还有老师们,工资都按时足额发放了,大家心里踏实,教起书来劲头更足了!这都是托了您的福啊!”
李双林扶着老校长,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听着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成就感。他对老校长和老师们郑重地说:“教育是根本,亏待什么也不能亏待教育和孩子。这是镇党委政府应该做的,而且,还远远不够。下一步,我们还要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上继续加大投入。”
第三站,他随机走访了数家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在一家被评为A级的机械加工厂,老板热情洋溢,对镇里的服务赞不绝口:“现在去政府部门办事,流程透明,效率高,再也不用担心吃拿卡要了!李书记,您推行的这个信用体系,真是给我们守法企业撑了腰!”
而在一家因之前偷排污水被降为C级的化工厂,老板则愁眉苦脸,带着李双林查看他们投入巨资新建的污水处理设施:“李书记,我们知道错了,也在全力整改!您看,这是我们新上的设备,排放绝对达标!就盼着能早点把信用等级提上去,不然贷款、招投标都受影响,快撑不下去了……”
李双林仔细检查了设备运行记录和近期环保监测数据,语气严肃但留有余地:“认识到错误,愿意投入真金白银整改,这是积极的态度。信用体系是动态的,只要你们持续守法经营,排放稳定达标,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依规调整你们的等级。但这需要时间和持续的检验。”
第四站,他深入了几个偏远的行政村。
不再听村干部在会议室里的汇报,而是直接走到田间地头,坐在村民家的院子里、门槛上,和他们拉家常。他听老农抱怨村道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农产品运出去费时费力还损耗大;他听养殖户诉说灌溉渠年久失修,干旱时抢水引发纠纷;他听留守的老人看病难,村里的卫生室条件太差;他也听到了一些关于村干部优亲厚友、低保分配不公的零星反映……
他认真地听,仔细地记,不回避,不敷衍。他能看到村民们开始时的小心翼翼,到后来的畅所欲言,那眼神中重新燃起的信任和期盼,比任何工作报告都更有分量。
三天时间,他的足迹遍布大半个青云镇,汗水洒在了工厂车间、学校操场和乡间小路。这番扎实、深入、不走过场的调研,让他对青云镇的现状有了更立体、更真实、也更严峻的认知。成绩令人欣慰,但问题和短板同样触目惊心。他心中那份酝酿已久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这踏实的走访中,变得愈发清晰和坚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日惊雷请大家收藏:(m.2yq.org)三日惊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