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蔬菜引发的惊叹与猜测,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涟漪在冷家村悄然扩散。凌初瑶心知,单凭一次含糊的解释,不足以完全打消某些人的疑虑,尤其是像王氏那般心思活络又爱嚼舌根的。她需要将“游方商人赠种”这个故事夯实,让它成为公认的“事实”。
机会很快到来。这日傍晚,江氏带着一脸复杂的神色来到东厢房,手里还拿着几颗凌初瑶昨日给她的、饱满异常的蚕豆。
“老四家的,” 江氏压低了声音,眉头微蹙,“你后院那菜……现在村里传得可邪乎了。都说你得了仙种,还有人说……” 她顿了顿,没把“山精附体”那类话说出口,“你跟我交个底,那种子,当真就是个行商给的?”
凌初瑶放下手中正在擦拭的弓箭,神情坦然,语气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遗憾:“娘,确实如此。那商人衣衫褴褛,像是走了很远的路,用几包种子换了些干粮和水。他只说是从南边带来的,耐旱高产,可惜数量太少,就这几包,我都种下了。” 她指了指后院,“您看,这豆角、黄瓜、青菜,不都是寻常菜色么?只是长得好了些罢了。若真是仙种,我何不种些金贵物事?”
她的话合情合理,表情无懈可击。江氏仔细一想,也是,菜还是那些菜,就是长势猛了些,提前熟了而已。她心里那点因流言而起的疑虑消散了大半,转而叮嘱道:“既是这样,有人再问起,你就这么说。免得有些人红眼病,瞎琢磨些有的没的。”
“我明白,娘。” 凌初瑶点头。
没过两天,小姑冷香莲也趁着来送新绣样的机会,好奇地问起了种子的事。她如今对凌初瑶十分信服,问话也带着单纯的求知欲。
凌初瑶用了同样的说辞,末了还补充了一句细节,让故事更显真实:“那商人嘴唇都干裂了,装着种子的布袋也磨破了边角,看着着实不易。”
冷香莲听得连连点头,深信不疑,还感慨道:“四嫂心善,换了干粮给他,这才得了好报呢!”
很快,经由江氏和冷香莲之口,“冷四媳妇用干粮救助落难行商,意外获得几包南方高产种子”的故事版本,开始在关系亲近的几家以及与之交好的妇人圈里流传开来。这个故事既解释了种子的来源,又暗含了“善有善报”的传统价值观,更容易被人接受和传播。
当然,也有人不信邪。王氏就在自家院子里,对着几个听闲话的妇人撇着嘴道:“她说行商就是行商?谁看见了?指不定是哪儿来的歪门邪道!”
恰好这话被路过的里正听见了。里正如今对凌初瑶颇为看重,闻言停下脚步,沉着脸对王氏道:“二郎家的,嘴上积点德!初瑶丫头那是凭本事吃饭,猎得野猪是本事,种出好菜也是人家的运气和勤快!那行商老夫前些时日好像也在邻村见过,怎就到了你嘴里就成了歪门邪道?莫非你见不得人家一点好?”
里正一番训斥,臊得王氏面红耳赤,讷讷不敢再言。周围妇人见状,也更倾向于相信里正和那个“善有善报”的故事了。
凌初瑶对此并未多置一词,但她用实际行动巩固了这个故事。当又有相熟的邻里夸她菜种得好时,她会坦然承认是种子好,并顺势“分享”一些从智能管家那里学来的、符合这个时代认知的种植小技巧,比如何时浇水更好,如何简单沤肥等。
“都是那种子包上附带写的,或是那商人随口提的,我试了试,好像有点用。” 她总是这般轻描淡写地将知识的来源推给那个虚构的行商。
这些小技巧确实有用,让得到指点的人家菜苗也长势良好了几分。
喜欢末世大佬穿成农家妇后她封爵了请大家收藏:(m.2yq.org)末世大佬穿成农家妇后她封爵了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