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余威尚未散尽,王府内外却因接连的喜讯而显得格外生机勃勃。田庄送来的“莲心种”生丝,品质上乘,被周婉娘妥善储存起来,准备用于未来精品织造或待价而沽。海外番商对“仿葛呢”的积极回应,更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
回复海外番商的信件由苏静蓉精心措辞后发出,同时附上了几种不同纹样、更具特色的“仿葛呢”小样,以及王大柱授意下提出的初步交易条件。等待回音的日子里,王府并未闲着。
王大柱深知,海外贸易非比国内,涉及航运、结算、风险等诸多未知,必须做好万全准备。他召集周婉娘、福伯、苏静蓉,详细商讨。
“若海外订单真能谈成,首批货数量不会小,且需远涉重洋。”王大柱指着粗略绘制的地图,“运输是关键。我们是自建船队,还是依托现有海商?”
福伯沉吟道:“少爷,自建船队耗费巨大,且非一朝一夕之功,风险也高。老奴以为,初期不如与信誉良好的大海商合作,我们负责供货,他们负责运输销售,虽利润分薄,却更为稳妥。”
周婉娘点头赞同:“福伯所言在理。妾身可着手调查几家与番商有往来、风评不错的海商背景。”
苏静蓉补充道:“结算亦需谨慎。番商多用金银或海外奇货抵价,其中成色、价值需有懂行之人鉴定。妾身可留意此类人才。”
“好!”王大柱综合众人意见,“运输依托海商,结算严格把关。此外,工坊需调整部分产能,专设海外订单生产线,确保品质与交期。婉娘,此事你统筹安排。”
“妾身明白。”周婉娘应下,心中已开始盘算工坊排期与原料储备。
就在王家紧锣密鼓为可能的海外订单做准备时,江南织造局那边也有了新动静。苏静蓉探得,他们果然与几家大海商达成了合作协议,凭借其官营背景和积攒的名声,拿到了数额不小的海外丝绸订单,意图抢占先机。
消息传来,王大柱并未慌乱,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策略。他吩咐芸娘和翠儿,加快对那块海外麻布的研究,并尝试将“仿葛呢”的工艺与丝绸进行结合,看能否开发出兼具丝绸光泽与“仿葛呢”挺括特性的新品。
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日后,海外番商的回信再次经由东洋商站送达。对方对王家提出的条件和寄去的新样品表示满意,愿意先下一笔试单,订购五百匹特色“仿葛呢”,并希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随信还附上了一份他们需求的详细规格和愿意接受的单价,价格颇为优厚。
同时,对方也回应了关于那块麻布的询问,称其为“马尼拉麻”,产自南洋群岛,以其极高的强度和耐海水腐蚀性能而闻名,常用于制作船缆、帆布等。
“马尼拉麻……船缆……”王大柱看着回信,眼中精光闪动。这不仅是一种新纤维,更指向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航运!若王家的工坊能处理这种麻,织出优质的帆布,其意义或许比单纯的衣物布料更为重大。
“回复他们,试单我们接了,保证按期按质交付。”王大柱对苏静蓉道,“同时,询问他们能否提供一些‘马尼拉麻’的原料样品,我们对此很感兴趣,或许可以探讨更深度的合作。”
首笔海外订单的敲定,让王府上下士气大振。玉带河工坊立刻调整出专门的生产线,按照海外要求的规格,精心织造这批意义非凡的“仿葛呢”。周婉娘则与福伯一起,最终选定了一家背景雄厚、与多家番商有合作经验的“闽海商行”作为运输合作伙伴。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夏末秋初,天高云淡,首批五百匹准备发往海外的“仿葛呢”顺利完工,打包封装,由林红缨亲自带着精锐护卫押送至港口,交付给“闽海商行”的货船。
看着那装载着王家布匹的帆船缓缓驶离港口,消失在茫茫海天之间,王大柱心中感慨万千。这一步迈出,意味着王家真正开始融入这个时代更广阔的经贸网络之中。
回到王府,已是华灯初上。王老抠听说儿子把布卖到了海外,激动得胡子直翘,连声道:“了不得!了不得!我儿这是要成陶朱公啊!”(陶朱公即范蠡,以经商致富闻名)
晚饭时,饭厅里充满了欢快与自豪的气氛。就连平日里沉静的梅香和秋菊,也难得地多说了几句。芸娘和翠儿更是兴奋地讨论着,等那“马尼拉麻”样品到了,要如何研究。
周婉娘看着王大柱,眼中满是柔情与钦佩。她轻声道:“相公,海外之路算是初步走通了。只是,日后恐会更加忙碌。”
王大柱握住她的手,温声道:“有你在,再忙我也心安。王家如今产业渐丰,织造、田庄、海外,需得齐头并进。日后,怕是更要倚重你了。”
夜色深沉,王大柱独自站在书房外的回廊下。晚风带着初秋的凉意,拂面而来。他望着南方星空,那里是海外番商来的方向,也是王家布匹驶向的远方。
首航已扬帆,前路虽未知,但他内心充满期待与信心。凭借不断创新的技术、稳健的根基和团结的家人,他相信,王家这艘大船,必能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海洋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而他的故事,还远未到落幕之时。
喜欢穿成员外家傻大儿娶八房姨太太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成员外家傻大儿娶八房姨太太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