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小股敌骑骚扰的波折,辎重队伍终于在数日后,抵达了此行的终点:宁远。
眼前的景象,让风尘仆仆的众人精神为之一振。这里背靠连绵的丘陵山峦,如同坚实的臂膀;前方是浩瀚无垠的大海,碧波万顷,海风带着咸腥气息扑面而来。脚下是一片相对开阔的冲积平原,地势略有起伏,几条溪流蜿蜒穿过,汇入不远处的海湾。与沿途所见的荒芜死寂相比,这里竟透着一股难得的、未被战火彻底荼毒的生气。
然而,这片土地上也遍布着战争的创伤。远处可见废弃村落的残垣断壁,荒芜的田地里长满了半人高的野草,一些原本可能用于防御的简易工事早已坍塌,无声诉说着曾经的争夺与放弃。
大队人马在预定区域扎下营盘,工匠和民夫们开始卸载物资,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和吆喝声很快打破了此地的宁静。但所有人都知道,筑城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是确定城址。
中军大帐内,气氛严肃。孙承宗端坐主位,两侧分坐着几位随行的将领、幕僚以及工部的官员。摊开在众人面前的,是一张绘制相对粗略的宁远周边地形图。
“诸位,”孙承宗声音沉稳,目光扫过众人,“宁远筑城,关乎辽西防线存亡,关乎辽东大局稳定。城址选择,务求万全。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议定这筑城之基。”
一位姓钱的工部员外郎率先开口,指着地图上一处靠近内陆、地势较高的位置:“经略大人,下官以为,城当选于此地。地势高亢,视野开阔,利于防守,取用山石木材亦较为便利。此乃筑城常法。”
几位将领也纷纷点头附和,传统思维下,占据高地无疑是军事上的首选。
孙承宗未置可否,目光转向一旁沉默不语的王二。自校场比试和辽阳问对后,他对这个年轻军官的见解颇为看重。“王二,对此地选址,你有何看法?”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王二身上。那些将领和工部官员眼神中带着审视、好奇,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蔑。一个区区什长,也配在如此重要的军国大事上发言?
王二深吸一口气,知道这是关键时刻。他上前一步,走到地图前,先是对孙承宗和诸位上官行了一礼,然后才不卑不亢地开口:“卑职愚见,钱大人所选之地,确合常理。然,卑职以为,宁远城址,当选更靠海岸之处,最好能依托海湾,将部分海岸线囊括入城内,或至少紧邻可停泊船只之良港!”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靠海?岂非将软肋暴露于海上?若敌从海上来,如何抵挡?”一位参将皱眉质疑。
“正是!且海边地基松软,筑城难度大增,耗费亦巨!”钱员外郎连连摇头。
王二早有准备,从容应对:“诸位大人明鉴。卑职主张靠海,理由有三。”
他伸出第一根手指:“其一,便是‘借海运’!辽东陆路转运,耗费巨大,且易遭鞑子骑兵截断。唯有海运,载量大,速度快,可源源不断从登莱、天津乃至南方输送粮饷、兵员、器械!此乃宁远能否长期坚守之命脉所在!若城离海岸过远,物资装卸转运,徒增风险与周折。将港口置于城下或城内,则可保此命脉无虞!”
他顿了顿,观察众人反应,见孙承宗目光专注,便继续道:“其二,海边筑城,看似风险,实则亦可借大海为屏障。我大明水师虽不强盛,但护卫近海、运输物资尚可。鞑子不善水战,其水师几近于无。大海,反而是我之天然壁垒!至于地基,可选海岸附近地势较高、岩基坚实之处,或通过打桩、加固之法解决,并非无解。”
“其三,”王二指向地图上宁远前方那片开阔地,“至于陆上防御,诚然,此地利于骑兵驰骋。但正因如此,我们更需主动作为!卑职建议,不仅要在城外挖掘壕沟,更可挖掘多重交错之浅壕、陷马坑,并铺设拒马、铁蒺藜!这些工事可极大迟滞、阻碍鞑子骑兵冲锋,迫其下马步战!届时,我守军依托城墙,辅以火器弓箭,便可发挥最大优势!若城高池深,辅以严密之外围工事,鞑子铁骑再凶,亦难逞其能!”
他将靠海借力、以工事削弱骑兵优势的思路清晰道出,虽然后面关于多重壕沟、陷马坑的细节让一些将领觉得过于繁琐,但核心思想却让孙承宗眼中异彩连连。
“借海运以通血脉,依大海以为屏障,掘壕堑以限骑射……”孙承宗喃喃自语,手指在地图上王二所指的大致区域滑动,“如此一来,宁远便不再是孤悬于外的死地,而是背靠大海、联通关内的活棋!妙!此言大善!”
他显然被王二的想法打动了。辽东战事,补给始终是最大难题,若能打通并守住海运,宁远的战略价值将大大提升!
钱员外郎还有些不甘:“经略大人,海边筑城,工程浩大,恐非短期可就啊……”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孙承宗断然道,“工程再难,也比不上陆路粮道被断之难!王二所言,深得筑城固守之精髓!选址,就定在靠海之地,具体位置,由工部官员会同军中匠人,按此原则,仔细勘定,务求稳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请大家收藏:(m.2yq.org)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