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凌笑的视线,苏雯的双眸调整了焦距。
那是一条被霓虹灯与奢侈品广告牌包裹的步行街,年轻的男女们脸上洋溢着节庆般的喜悦,手里提着各种印有外文标识的购物袋。
而在街角阴影里,一个穿着老旧环卫工服的老人,正默默地将一个被随意丢弃的奶茶杯扫进簸箕,他佝偻的背影与身后的流光溢彩形成了刺眼的割裂。
苏雯沉默了片刻。
她的声音在凌笑的耳边响起,字字清晰:“凌笑,根据我的社会模型分析,这种现象被称为‘景观社会’下的幸福感剥离。百分之九十的物质与话语权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制造出繁荣的假象,而另外大部分人,则在为维持这个假象的运转而耗尽心力。”
“不,不止是这样。”凌笑收回目光,眼神中的深邃转为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
他带着苏雯转身,汇入熙攘的人潮,朝着他们下榻的酒店走去。
“这趟旅程,我们从南到北,穿越了十几个城市。我让你收集的,不只是环境污染的数据,还有网络上的那些‘声音’。把它们给我看看。”
回到酒店房间,隔绝了外界的喧嚣。
苏雯没有丝毫延迟,一面巨大的全息光幕在墙壁上展开,无数信息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
光幕上,信息被精准地分门别类,构成了一幅光怪陆离的当代网络浮世绘。
第一个板块,标题是“奢侈的迷梦”。
画面上,一个妆容精致的女孩正对着镜头展示她新买的某外国品牌手袋,用夹杂着外语的腔调兴奋地解说:“为了拿下这个宝贝,我吃了三个月的泡面,还办了好几张信用卡,但一切都是值得的!背上它,感觉自己的人生都升级了!”下方的评论区,是一片整齐的“羡慕”和“有品位”,夹杂着少数“不值得”的质疑,但很快就被淹没在“你穷你嫉妒”的声浪中。
凌笑面无表情地看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第二个板块,“审美的囚笼”。
屏幕上快速闪过无数张经过高度美颜和滤镜处理的面孔,她们有着相似的尖下巴、高鼻梁和饱满的嘴唇,几乎都是对某个半岛国家流行偶像的拙劣模仿。
其中一个热门帖子,是一个女孩在分享自己“赴韩改头换面”的经历,详细描述了削骨、开眼角、垫鼻梁的痛苦过程,但结尾却写着:“虽然很痛,但看到镜子里这张完美的脸,我觉得自己获得了新生。”帖子下面,无数年轻的女孩在询问医院、医生和价格,仿佛那不是一场高风险的手术,而是一次通往美丽天堂的朝圣。
凌笑的眉头微微皱起。
第三个板块,“彼岸的幻想”。
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博主,正开着一辆租来的二手跑车,行驶在空旷的郊区公路上,镜头刻意避开了车身上明显的划痕。
他用一种过来人的优越口吻说道:“看这蓝天白云,感受这自由的空气!这里没有内卷,没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只要你努力,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视频的弹幕里,飘满了“这才是人生”、“好想去”、“国内太压抑了”之类的感慨。
苏雯在一旁标注出事实:该博主就读于一所社区大学,为支付高昂的生活费,每天在中餐馆后厨洗盘子超过六个小时。
凌笑的指节,已经开始泛白。
最后一个板块,苏雯将其命名为“‘润学’的喧嚣”。
这是一个庞大的线上社群集合,里面充斥着各种如何“逃离”的讨论。
人们分享着办理签证的技巧,讨论着哪个国家更容易留下,言语间弥漫着一种对自身环境的极度不屑与对外部世界的盲目向往。
他们将离开称之为“上岸”,将留下视作“沉沦”,字里行间充满了怨怼、焦虑与一种深入骨髓的消极。
光幕关闭,房间内陷入一片死寂。
“这些,就是我让你收集的‘现象’。”凌笑的声音有些沙哑。
他以为自己清理环境污染,是在为这个文明的躯体排毒,但现在他发现,更致命的毒素,早已渗透进了文明的血液与神经。
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第二天,凌笑没有让苏雯规划任何观光路线,而是径直去了一座城市里最高档的购物中心。
他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作为一个纯粹的观察者,行走在琳琅满目的店铺之间。
很快,他就在一家国际运动品牌的专卖店里,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
一个看上去像是大学生的男孩,拿起一双设计新颖、做工精良的国产运动鞋,对身边的女友说:“你看这款,新出的碳板跑鞋,评测说性能不输那些国外大牌,价格还便宜一半。”
他的女友瞥了一眼,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嫌弃:“你疯啦?穿这个出去不被人笑死?牌子都没几个人认识。你看那边那双,虽然贵一点,但那是N牌的经典款,懂不懂什么叫档次?”
男孩有些尴尬地放下手里的鞋,最终还是被女友拉着,去刷卡买下了那双价格更高、但从技术和用料上都明显逊色的外国品牌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请大家收藏:(m.2yq.org)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