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祭目标:覆盖选定城市范围内的‘非理性学区房崇拜’概念。执行优先级最高。”
“具体清除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不惜一切代价购买学区房的集体冲动’,以及‘将房产所有权与子女未来发展进行绝对绑定的错误认知’!”
随着他最后一个字落下,系统界面上那高达一千五百多万的点数开始急剧减少。
与之同时,三维地图上那片刺眼的暗红色能量带,仿佛被一个无形的巨口猛然吸走,从最炽热的核心开始,迅速变得黯淡、透明,最终彻底消散,化为纯粹的数据流,被系统完全吸收。
整个过程只持续了不到三秒钟,那些盘踞在城市上空多年的沉重焦虑,就此烟消云散。
几乎是同一时间,现实世界中,无数微小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市中心一家顶级房产中介公司的金牌经纪人小王,正口干舌燥地给一位客户打电话,准备用“最后一套南向小户型,错过再等三年”的话术促成签单。
然而,电话那头的客户,昨天还焦虑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此刻语气却出奇地平静:“小王啊,我跟我爱人商量了一下,那套房子还是太小了,阳台都没有,孩子活动不开。我们还是想再看看,优先考虑居住的舒适度。”
小王愣住了,他准备好的一整套说辞全都卡在了喉咙里。
在无数个名为“X区牛小家长群”的微信群里,前一秒还在疯狂讨论“XX小区又涨了五十万,必须马上凑首付”的刷屏信息,突然毫无征兆地冷却下来。
几分钟的沉寂后,一个妈妈小心翼翼地发问:“大家有没有推荐的儿童绘画兴趣班?我女儿最近好像对色彩特别敏感。”这个话题仿佛一个开关,群里的风向瞬间转变。
“我家娃喜欢机器人,有没有一起组队报名的?”“其实仔细想想,我们家对口的那个小学也不错,去年换了个很负责的新校长。”“是啊,与其把钱都砸在房子里,不如多带孩子出去旅旅游,长长见识。”
某个刚刚为首付吵完一架的年轻家庭里,丈夫疲惫地坐在沙发上,看着手机里那套“老破小”的图片,眼神中的狂热正一点点褪去。
他忽然抬头对正在抹眼泪的妻子说:“要不……我们这个周末别看房了,带儿子去趟郊野公园吧,他念叨好久了。”妻子怔怔地看着他,仿佛丈夫身上那股紧绷了几个月的弦,终于松了下来。
教育的本质,正在从一场围绕房产的零和博弈,悄然回归到对孩子本身的关注。
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新审视,孩子的真实兴趣和特长是什么?
学区之外,那些各具特色的学校是否更适合自己的孩子?
昂贵的补习班,真的比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更重要吗?
笼罩在城市上空的巨大焦虑阴云散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理性的宁静。
凌笑静静地看着数据地图。
那片暗红色消失后,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温和而充满生机的淡绿色光点,它们均匀地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代表着更健康、更多元化的成长可能性。
这次献祭,没有让他获得哪怕一点点数,反而消耗了近乎他全部的积累。
但他心中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就在这时,他面前的全息控制台发生了异变。
所有熟悉的常规数据流、城市模型、点数余额……在一瞬间全部淡化、隐去。
整个巨大的界面变得纯净如镜,只在最中心的位置,缓缓浮现出一道前所未见的、由纯粹光芒构成的奇异步长线。
它不再是冰冷的数字或符号,而像是一段拥有生命的代码,在缓慢地自我演化、重组。
它没有提供任何信息,也没有发布任何任务,只是静静地悬浮在那里,仿佛在对凌笑进行一次无声的审视,又或者,是在等待他做出一个全新的、从未有过的选择。
凌笑的指尖悬在半空,屏幕上那条几乎与基准线重合的异常曲线,像一根扎进他眼里的针。
这道杂音不属于他亲手谱写的、名为“拨乱反正”的宏大乐章。
它从何而来?
又指向何方?
他投入了海量算力去回溯、去推演,可它就像一个凭空出现的幽灵,没有源头,没有逻辑,只是固执地存在着。
就在他陷入沉思,几乎要钻进牛角尖时,一双温暖的手臂从背后环住了他的脖颈。
苏雯的脸颊轻轻贴在他的侧脸,将自己的手机屏幕递到他眼前。
“别看你那些鬼画符了,看看这个。”她的声音带着一丝笑意和如释重负的轻松。
屏幕上是国内最大的教育论坛。
曾经,这里是贩卖焦虑的重灾区,充斥着“三岁识千字,五岁会编程”的神童传说,以及无数家长“再不努力就晚了”的恐慌式呐喊。
而现在,置顶的几条热帖标题截然不同:
《理性探讨:破除“天才”滤镜后,我们该如何看待孩子的平凡与闪光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请大家收藏:(m.2yq.org)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