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锚点被重新校准,凌笑的思绪却并未立刻投向那位远在京城的互联网巨头。
一种更细微、更切身的违和感,如同一根看不见的毫针,轻轻刺入了他的日常生活。
这天下午,他与苏雯从超市购物归来,在单元楼下恰好遇到住在同一层的另一户人家。
那是一对年轻的夫妻,带着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他们已经在这里住了至少三年。
三年,足以让陌生人变成朋友,可他们之间,却只剩下电梯里令人窒息的沉默。
男人低头划着手机,女人则专注地看着自己的孩子,仿佛那小小的屏幕和咿呀学语的孩童,是隔绝外界一切信息的坚固壁垒。
凌笑和苏雯提着购物袋走进去,电梯门缓缓合上,狭小的空间里只有通风系统微弱的嗡鸣。
数字从1跳到17,每一秒都像被拉长了的橡皮筋,紧绷而乏味。
直到“叮”的一声,17层到了,对方率先走出,自始至终,没有一次眼神交汇,没有一句简单的问候,仿佛他们只是偶然共享一部金属盒子的四个独立原子。
回到家中,苏雯放下东西,随口抱怨了一句:“感觉跟邻居住了这么多年,比陌生人还陌生。”
就是这句话,点燃了凌笑心中那早已存在的疑惑。
这不是个例。
他回想起晨练时擦肩而过、目不斜视的年轻人;回想起楼道里闻声立刻关门的邻人;回想起整个小区,除了物业的通知,再无半点人情味的交流。
大家明明近在咫尺,心却远隔天涯。
“系统,扫描我所在城市‘人际关系疏离度’的根源。”凌笑在心中下达指令。
冰冷的机械音迅速响应:“扫描开始……分析完成。检测到覆盖全城范围的强效‘社交隔阂能量场’。该能量场由现代都市快节奏生活、网络虚拟社交依赖、个人隐私过度保护意识等多种负面概念共同交织而成,其核心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存在无形的心理壁垒,主动社交行为被抑制,冷漠与戒备成为常态。”
原来如此。
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而是一种已经固化为城市背景的“场”。
它像一层厚重的雾霾,笼罩在每个人心头,让善意无法传递,让温暖难以流通。
凌笑看着窗外钢筋水泥构成的森林,那些闪烁的万家灯火,此刻看来竟有几分孤寂。
他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却任由自己和最爱的人生活在一座情感的孤岛上,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他不想再忍受这种冰冷。
他想要的,是一个有温度的世界,一个苏雯能由衷感到快乐和安心的家园。
深吸一口气,凌笑闭上眼睛,意识沉入系统界面,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指令。
这一次,他要献祭的不是具体的物品或能量,而是更为抽象,也更为深刻的概念。
“系统,以我当前积分为代价,献祭本市范围内弥漫的‘邻里冷漠氛围’与‘社交孤独倾向’!将构成‘社交隔阂能量场’的核心概念,特别是‘主动打招呼的尴尬感’和‘事不关己的冷漠心态’,彻底从现实逻辑中剥离并献祭!”
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直接作用于群体的潜意识和行为逻辑。
随着指令确认,凌笑感到自己的积分像是开闸泄洪般飞速流逝,但他的眼神却愈发坚定。
他要用这股力量,为这座冰冷的城市,重新点燃人情的烟火。
改变并非瞬间发生,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二天一早,凌笑送苏雯上班时,就发现了第一个变化。
往日里干净得只剩下几张陈旧物业通知的社区公告栏,一夜之间变得五彩斑斑。
一张手写的硬纸板上写着“周末闲置物品交换会,让旧物找到新主人”,旁边贴着一张打印的A4纸,标题是“小区羽毛球爱好者群,扫码加入,以球会友”,甚至还有一张寻猫启事,下面有好几条用不同笔迹写的留言,提供着可能的线索和安慰。
当他们走到小区花园时,往日各自为政、埋头锻炼的老人们,此刻竟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
一位大爷正兴致勃勃地传授他的“八段锦”心得,另一位阿姨则分享着刚刚从网上学来的降压食谱,气氛热烈得像个露天养生讲座。
更远处,几个年轻的父母推着婴儿车,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遛娃团”,他们一边看着孩子们蹒跚学步,一边交流着育儿的辛酸与甜蜜,时不时发出一阵会心的笑声。
甚至,凌笑还看到住在他们隔壁单元一位独居的婆婆,正被一个中年女人搀扶着散步,女人手里还提着一个保温桶,嘴里念叨着:“张阿姨,我今早煲了鸡汤,给您盛了一碗,您趁热喝。”
这一切的发生是如此自然,仿佛本该如此。
人们脸上的戒备和疏离正在悄然融化,取而代代的是一种松弛、开放和友善。
真正的考验在电梯里到来。
电梯门开,里面站着的正是昨天那位年轻的父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请大家收藏:(m.2yq.org)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