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星屿事件掀起的波澜,在公众视野中已渐渐平息,但在无形的网络深处,一场真正的交锋才刚刚开始。
凌笑端坐在指挥席上,眼神平静地注视着眼前由光点汇聚而成的巨大星图,每一颗光点都代表着一个活跃的信息节点。
他没有丝毫犹豫,冰冷而清晰的指令通过神经连接直达系统核心。
“系统,协同瑞雯,启动最高权限渗透。目标:国内异常现象调查部门。我要拿到他们负责人的全部资料,尤其是那个主导星屿事件后续处理的将军。”
“指令确认。分析目标网络结构……预计需要消耗一百万点数进行初步突破,后续根据防御等级动态调整。”系统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毫无波澜。
一旁的虚拟屏幕上,瑞雯,也就是苏雯的虚拟形象,一个干练的短发女子,双手交叉在胸前,闻言只是轻轻挑了挑眉:“他们的防火墙是军用级别的‘长城’最新版本,外围还套了三层商业级的加密协议做伪装,像个裹着糖衣的铁核桃。不过,只要是人造的,就有缝隙。”
话音未落,她双手已然化作无数幻影,在虚拟键盘上舞动。
庞大的数据流瞬间化作一柄无形的尖刀,在系统的引导下,精准地刺向“长城”防御体系最不起眼的一个冗余端口。
与此同时,系统调动了海量的计算资源,化作汹涌的数字洪水,从正面发起了佯攻。
这不再是简单的黑客攻击,而是一场立体的、多维度的信息战争。
无数防御探针被激活,警报在目标的网络中无声地尖啸,但都被系统制造的庞大数据噪音所掩盖。
苏雯则像一个在刀尖上跳舞的幽灵,引领着真正具有破坏力的那一缕核心数据,绕过一个又一个陷阱,解开一道又一道逻辑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凌笑面前的星图上,代表着点数余额的数字正在飞速减少,从两千八百多万,很快就跌破了两千七百五十万。
终于,在一声清脆的系统提示音中,坚不可摧的“长城”壁垒上,出现了一道仅仅维持了0.01秒的裂隙。
对于系统和苏雯而言,这已是永恒。
“突破成功。正在下载目标人物档案……档案加密等级:绝密。正在进行暴力破解……”
“不用那么麻烦。”苏雯的声音带着一丝游刃有余的笑意,“我已经拿到了临时密钥。他们的密钥轮换机制有个小小的逻辑漏洞,会在特定条件下生成一个可预测的伪随机数。将军先生大概没想到,有人能在他眼皮底下观察这么久。”
屏幕中央,一个加密文件被迅速解压,一份详尽到令人心悸的个人档案缓缓展开。
【姓名:林振邦】
【军衔:上将】
【职务: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副参谋长,兼任国家特殊安全与异常现象调查部部长】
凌笑的目光快速扫过档案的开头。
照片上的林振邦约莫五十多岁,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眉宇间积淀着久经沙场的沉稳与威严。
履历金光闪闪,从边境冲突到海外维和,再到多次重大联合军演总指挥,他的人生就是一部浓缩的共和国现代军事史。
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本该是最坚定、最传统的军人。
然而,随着凌笑继续向下阅读,他的眉头却不自觉地舒展开来。
档案的附录部分,记录着林振邦在多次内部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其中一句被特别标注了出来:“……对于未知现象,我们的第一反应不应是恐惧和摧毁,而应是理解。只有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理解,永远先于行动。”
另一份记录则显示,在过去十年中,林振邦主导了超过五项重大的军事科技改革项目,从单兵外骨骼到战区人工智能指挥系统,他对于新技术的接纳程度远超同侪。
他的一位副官在评价中写道:“将军的学习能力,比我们这些刚从国防科大毕业的年轻人还要强。他总说,拒绝理解新事物,就是拒绝未来。”
最让凌笑感到意外的,是系统从一个被严密保护的私人服务器里挖出的一份个人笔记扫描件。
字迹苍劲有力,其中一段的标题赫然是——“关于‘善意访客’的非敌假设推演”。
下面罗列着数个逻辑分支,探讨着如果某些异常现象的制造者并无恶意,甚至可能带来正面影响,己方应如何接触、评估与共存。
凌笑的手指在虚拟桌面上轻轻敲击着,若有所思。
他没有立刻下结论,而是将视角切换到另一个刚刚被苏雯攻破的监控节点。
这是一个位于林振邦办公室斜上方的隐蔽摄像头,权限极低,只能间歇性地捕捉到一些模糊的画面。
但就在几分钟前,它恰好记录下了林振邦办公桌的一角。
画面经过系统的超分辨率处理,变得清晰起来。
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几份薄薄的加密档案夹,封皮上的标签在灯光下依稀可辨:“曙光基金会慈善晚宴异常”、“翠湖公园群体性幻觉事件”、“城际高速公路‘绝对畅通’现象”……这些,全都是凌笑和他的系统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为了积攒点数或进行测试而留下的手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请大家收藏:(m.2yq.org)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