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那头的声音礼貌而谦和,带着一丝属于科研工作者特有的严谨。
凌笑的目光从窗外繁华的都市夜景收回,平静地应道:“是我。”
“凌先生,我们是京海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我们已经拜读过您的论文《关于超光速旅行对碳基生命形态的潜在影响与进化猜想》。研究院的几位教授对您的理论非常感兴趣,认为它为我们当前的一些研究瓶颈提供了极富想象力的思路。所以,我们想冒昧地邀请您,能否来我校举办一场小范围的专题讲座,主题就围绕‘未来科技与社会伦理’,您看方便吗?”
凌笑的指尖在光滑的桌面轻轻一点。
这篇论文是他精心“创造”并投递出去的敲门砖,糅合了系统资料库中超出当前时代至少五十年的理论框架,既有坚实的理论推导,又在关键部分做了模糊化处理,如同隔着毛玻璃看美人,引人遐想却又无法窥其全貌。
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
“这是我的荣幸。”他干脆利落地回答道。
一周后,京海大学,国内最顶尖的学府之一,一座可容纳五百人的阶梯教室内座无虚席。
过道和后排都站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和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教授。
凌笑站在讲台上,没有穿戴任何彰显身份的服饰,只是一身剪裁合体的休闲西装,显得从容而儒雅。
他的身份是“未来学研究者”,一个听起来颇为神秘又足够专业的头衔。
苏雯则安静地坐在第一排的角落,像个普通的学生,眼中却带着旁人难以察觉的骄傲与关切。
“……我们谈论未来科技,往往聚焦于它能‘做什么’,比如星际航行,比如永生。但我认为,更核心的问题在于,当科技赋予我们近乎‘神’的能力时,我们该‘如何自处’?”凌笑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整个会场,他的语速不快,却带着一种奇特的信服力,仿佛他真的从未来走来,将亲眼所见的景象娓娓道来。
台下,一名戴着黑框眼镜,气质沉稳的年轻人正襟危坐。
他叫陈波,表面身份是工程技术专业的研究生,实际身份,则是隶属于国家第九处的顶级技术分析员。
他的任务,就是近距离观察这位突然冒出来的神秘学者“凌先生”。
近段时间,国内发生了数起难以用现有科学解释的“奇迹事件”,从离奇的结构崩塌到无法追踪的能量波动,九处投入了大量资源,却始终一无所获。
直到凌笑这篇论文的出现,其中一些理论模型,竟能匪夷所思地与那些“奇迹事件”的零星数据勉强拟合。
这让他立刻进入了九处的视线。
陈波的指尖在笔记本电脑上飞快敲击,记录着凌笑的每一句话,同时,他口袋里的微型录音笔和眼镜框上集成的针孔摄像头都在忠实地工作。
他必须从凌笑的言谈举止、理论阐述中,找到他与那些事件的关联,哪怕只是一丝一毫的蛛丝马迹。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进入了问答环节。
几个学生问了关于人工智能伦理、基因编辑边界等常规问题,凌笑都给出了既深刻又易懂的回答。
气氛越来越热烈。
终于,陈波举起了手。
凌笑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微笑着示意:“这位同学,请讲。”
陈波站起身,扶了扶眼镜,整个人的气场瞬间变得锐利如刀。
他没有看凌笑,而是看着自己面前的笔记本,仿佛在念一段早已准备好的腹稿。
“凌先生,您好。您刚才提到了科技的伦理边界,这让我联想到一个更具体的技术问题。”他开口,声音不大,却清晰地压过了现场的嘈杂,“近期,一些非公开的研究领域在探讨一种可能性,即通过高度集中的能量,在微观尺度上制造瞬时存在的‘伪奇点’,从而局部、暂时性地扭曲物理常数。比如,让某种合金材料的分子键瞬间失效,或者在特定区域产生无法被常规手段侦测的强电磁屏蔽。我的问题是,如果这种技术真的存在,它首先会以何种形式出现?它的理论基石,是否会与您论文中提到的‘多维时空褶皱对基础粒子稳定性的影响’有关?以及,从社会管控的角度,我们又该如何界定这种力量的使用边界?毕竟,能随意更改物理法则的力量,已经超出了传统武器的范畴。”
话音落下,全场一片寂静。
大部分学生听得云里雾里,只觉得这个问题异常专业和深奥。
但前排几位物理系的教授却脸色微变,他们听懂了这个问题背后的恐怖含义。
这不是一个学生该有的知识储备和提问角度。
苏雯的心猛地一紧,她能感觉到,这个问题是一柄淬了毒的匕首,直刺凌笑的要害。
凌笑脸上的微笑没有丝毫变化,但他的瞳孔深处,却瞬间闪过一丝冰冷的警觉。
他认出了这个问题的“味道”。
这不是学术探讨,这是来自国家暴力机器的精准试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请大家收藏:(m.2yq.org)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