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将整座城市包裹得严严实实。
凌笑的指尖在虚空中轻轻划过,一道淡蓝色的加密数据流便无声地呈现在他眼前。
这并非简单的文字信息,而是一系列繁复的数学模型、纠缠的量子态公式以及附带的大量实验数据日志。
日志的字里行间,充满了研究人员的困惑与挫败。
“曲率引擎理论的最后一个瓶颈……”凌笑低声自语,眼神专注而锐利。
他不需要逐行阅读那些令人头晕目眩的公式,他只需要感受其中蕴含的“信息熵”。
那是一种几乎凝滞的、无法向前流动的混乱状态。
在他意识的深处,系统的界面冰冷而清晰地给出了诊断。
目标研究方向:高维空间曲率跃迁引擎理论模型。
当前状态:遭遇“理论迷雾”笼罩,强度7.8/10。
遭遇“实验系统性误差干扰”,强度8.2/10。
评估:在当前技术与理论框架下,自然突破概率低于0.01%。
预计耗时:30 - 50年。
果然如此。
凌笑对此早有预料。
科技的攀升从来都不是线性的,越是接近宇宙的底层规律,每前进一步所要拨开的迷雾就越是浓厚。
这种迷雾,并非单纯的智力或计算力不足,而是一种更高维度的“规则性”障碍,仿佛宇宙本身不愿轻易揭开自己的面纱。
他看了一眼系统界面右上角那串长长的数字——28,151,350点。
这是他积累至今的宝贵财富,是撬动现实规则的唯一杠杆。
“系统,”凌笑的意念平静而坚定,“执行‘启发式干预’方案。”
没有多余的犹豫,指令在瞬间下达。
“远程锁定目标实验室——‘晨星’计划第三号实验室,及其核心研究员钱振宇教授。献祭笼罩其研究路径上的‘理论迷雾’与‘实验误差干扰’,并为目标研究员钱振宇,注入一次‘顿悟的契机’。”
系统界面上,冰冷的机械音在意识中响起:“指令确认。执行‘启发式干预’。消耗‘因果点数’2,000,000点。”
话音刚落,那串代表着他力量源泉的数字,右上角猛地一阵模糊,随即稳定下来,变成了26,151,350。
整整两百万点,如同投入熔炉的黄金,瞬间蒸发,转化成了无形无质,却又足以扭转现实的力量。
在凌笑的感知中,一股庞大的能量顺着某种玄奥的链接,跨越了物理空间的阻碍,精准地笼罩在了城市另一端那座戒备森严的实验室上空。
他仿佛“看”到,那些如同灰色雾气般缠绕在无数仪器和研究员大脑中的无形枷锁,在献祭的力量下,如同烈日下的冰雪般迅速消融。
最后,一道微不可查的、宛如萤火虫般的光点,悄无声息地没入了其中一栋宿舍楼,一个正在睡梦中紧锁眉头的老者脑海里。
凌晨三点,万籁俱寂。
钱振宇教授猛地从床上坐了起来,呼吸急促,额头上布满了冷汗。
他并非被噩梦惊醒,恰恰相反,他的大脑此刻前所未有的清醒,仿佛被一道闪电劈开了长久以来的混沌。
一个公式,一个困扰了他和整个团队数月的核心公式,其修正方案竟如神启般,完整、清晰、毫无瑕疵地呈现在他的脑海中。
不仅仅是公式,连带着一系列全新的实验参数调整思路,以及如何规避某种特定量子扰动的操作手法,都如奔腾的江河,一股脑地涌现出来。
“不对……不对!原来是这样!我们都错了,从一开始就错了!”他喃喃自语,眼神中爆发出狂热的光芒。
他顾不上惊醒身旁熟睡的妻子,甚至连外套都来不及穿好,抓起床头的便签本和笔,跌跌撞撞地冲出卧室,直奔书房。
笔尖在纸上疯狂地飞舞,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符号,此刻在他笔下却仿佛拥有了生命,自动排列组合成最和谐、最正确的模样。
十分钟后,看着纸上那堪称完美的推导过程,钱振宇浑身一震,再也无法安坐。
他抓起电话,直接拨通了实验室副主管的号码,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小李!立刻!通知所有核心成员回实验室!马上!我找到答案了!”
那个深夜,本该沉寂的“晨星”三号实验室内,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钱振宇教授如同一个精力无限的战神,在主控台前不断下达指令,调整参数,重新构建仿真模型。
所有人被他的激情所感染,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百叶窗的缝隙照进实验室时,主屏幕上,一条原本杂乱无章、充满了噪点的数据曲线,在经过最后的参数修正后,猛地向上拉升,最终平稳地停在了一个完美的理论预测值上。
长达数秒的死寂之后,不知是谁第一个喊了出来。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下一秒,整个实验室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热烈欢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请大家收藏:(m.2yq.org)开局献祭了全世界的蚊子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