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允鹤接过表格,看着上面鲜红的印章和张工的签名,激动得手都在抖,连说了好几声 “谢谢张工,谢谢您”。张工摆了摆手:“行了,下一个吧。” 他才恋恋不舍地退到一边,走到大厅门口时,忍不住又回头看了眼张工的方向,嘴角抑制不住地往上扬。
走出铁路分局,外面的阳光正好,覃允鹤深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心里的石头彻底落了地 —— 昨天去书店买技术书,被摊贩骗了五十块钱,当时气得差点跟人吵起来,最后还是忍住了,现在看来,真是福祸相依,昨天的 “祸”,换来了今天的 “福”。他心里默念着:“天上掉下个张工,今后的日子好过了!” 恨不得立刻插上翅膀飞回去,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老徐他们,还有公司里等着消息的同事们。
原本还想着办完事后去青岛海边转一转,看看栈桥和八大关,可现在满心都是车皮审批通过的喜悦,海边的美景也没了吸引力。他快步走到公交站,等车的时候还忍不住把审批表拿出来看了又看,生怕是自己眼花了。坐上公交车,他找了个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掠过的街景,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回去后先跟老徐汇报,然后赶紧联系车队,再跟客户确认发货时间,争取尽快把第一批煤发出去。
运气似乎真的来了,挡都挡不住。覃允鹤回到公司的第二天,财务室就传来了好消息 —— 用户的电汇款到账了,整整五十万。会计拿着汇款单跑到办公室时,老徐和覃允鹤都激动得站了起来,有了这笔资金,拉煤、调运的资金周转就没问题了。大家干劲更足了,老徐立刻召集相关人员开会,安排拉煤的车辆和人员,覃允鹤则负责对接铁路方面,确认车皮的调度时间。
更让人惊喜的是,会议刚结束,就有一个穿着蓝色工装的男人找上门来,自称是附近村办煤井的负责人:“听说你们北大井服务公司能跑车皮,我们井里有不少煤,想跟你们合作,你们负责运出去,我们给你们分成,怎么样?” 覃允鹤和老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连忙请对方坐下详谈,没一会儿就敲定了初步的合作意向 —— 村办煤井提供煤炭,他们负责运输和销售,利润按比例分成,这样既解决了煤炭来源问题,又增加了公司的收入。
公司这边的喜事还不止这些。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论证,领导班子开会决定,要上马一个碳化硅厂 —— 碳化硅是工业上的重要原料,市场需求大,利润也高,而且原煤矿有不少相关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转型起来相对容易。消息一公布,公司里一片欢呼,大家都觉得这是公司发展的好机会。紧接着,公司就开始在全公司选拔碳化硅厂的领导班子,要求既有技术背景,又有管理经验,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与此同时,机电队也正式成立了。队长是原煤矿的老机电工李师傅,经验丰富,手下的队员大多是原煤矿的外线电工,之前因为煤矿下马被分流到其他地方,现在听说公司成立机电队,都主动回来应聘。机电队的职责不仅是负责公司内部的机电设备维修,还能对外承接业务,比如工厂的电路检修、设备安装等,这又为公司增加了一项收入来源。机电队成立没几天,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 —— 负责碳化硅厂的架线施工,李师傅带着队员们立刻投入工作,爬电线杆、拉电缆,每天都忙到天黑,进度却很快,没半个月就完成了厂区的初步架线。
南砖厂也传来了好消息。之前利用煤矸石生产砖的项目,经过几个月的调试,终于开始正式出砖了。第一批煤矸石砖从生产线上运下来时,砖体呈深灰色,表面光滑,棱角分明,比普通的黏土砖更结实耐用。消息传出去后,附近的建筑公司、开发商都跑来看样,订单源源不断地送过来。为了保证生产和资金周转,公司规定,订货必须提前一个月,而且要预付百分之五十的货款。即便如此,客户还是愿意等,没过多久,南砖厂的订单就排到了三个月后,公司账户上的资金也越来越充足,这让领导班子上马碳化硅厂的决心更坚定了。
办公区域的调整也提上了日程。之前因为公司刚组建,办公场地紧张,覃允鹤和几个同事要么挤在看锅炉的老王那间小屋里,要么就把澡堂子的更衣室打扫干净,当成临时办公室,冬天冷,夏天潮,条件很艰苦。现在有了资金,又要给碳化硅厂腾出办公空间,公司就跟新矿区调煤组协商,让他们搬到轨道衡旁边的两座小楼里办公 —— 那两座小楼虽然面积不大,但足够调煤组使用,而原运销科的办公室面积大,采光也好,正好分给碳化硅厂和煤炭运销公司。
搬办公室那天,覃允鹤早早地就来了,和同事们一起收拾东西。当他把自己的文件夹、搪瓷缸、算盘(当时还没普及计算器)放进新办公室的抽屉里时,心里满是感慨 —— 终于有了自己的办公位置,不用再四处 “打游击” 了。新办公室有窗户,阳光能照进来,桌子是新的,椅子也很舒服,他坐在椅子上,看着窗外的厂区,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干,不辜负这份机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北大井人请大家收藏:(m.2yq.org)北大井人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