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公司这边,在落实基层单位承包经营任务的同时,也没放松对干部的管理。以前,有些单位的干部上班迟到早退,办公室里经常找不到人,职工意见很大。现在,公司出台了干部考核制度,每月打分,连续两个月不及格就调整岗位。
东立井的原井长就是个例子。他以前总爱待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纸,井下的生产情况全靠电话了解。有次公司领导去检查,发现井下的支护材料堆放得乱七八糟,当场就把他批评了一顿。月底考核,他得了倒数第一,很快就被调到了后勤部门。新井长上任后,每天早上七点就下井,跟着工人一起巡检,不到一个月,东立井的生产效率就提高了不少。
干部调整的同时,人员精简也在推进。机关科室里,以前三个人干的活,现在两个人就能完成。精简下来的二十多个人,全部补充到了生产一线。北大井的采煤队以前缺人,有时候连检修设备的人手都不够,补充了五个年轻工人后,不仅检修效率提高了,还提前完成了当月的生产任务。
管理模式也从松散式改成了集约化。以前,各单位采购材料都是自己说了算,有时候买的东西型号不对,只能堆在仓库里落灰。现在,公司成立了物资采购中心,统一负责原材料采购,不仅价格压得更低,还避免了浪费。有次,碳化硅厂要采购石油焦,以前自己买每吨要一千二,采购中心通过招标,每吨只花了一千零五十,一下子省了好几万。
职工安置也终于实现了 “人人有岗位,人人有饭吃”。以前,南砖厂有十几个待岗职工,天天在厂里闲逛,有时候还会跟管理人员吵架。现在,他们有的去了管道清洗队,有的去了煤场当验收员,每个月能拿到工资,脸上也有了笑容。有个叫刘建国的职工,以前总抱怨没活干,现在在煤场负责过磅,每天早早到岗,还主动把过磅房打扫得干干净净。
党建工作也同步推进。以前,有些小单位党员人数少,党支部形同虚设,组织生活半年都开不了一次。现在,公司党委决定,两个或三个小单位合并成立一个党支部,运销公司就和供销经理部合并成了一个党支部。
支部书记是从供销经理部调过来的老党员张红梅。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党员开会。可第一次开会,运销公司的党员只来了一半,有个党员还说:“我们天天跑客户,哪有时间开这种会?” 张红梅没生气,而是跟他们聊起了自己以前的经历:“我以前在仓库管物资,有次台风天,为了保住库里的材料,我们几个党员冒着雨搬了一夜,最后材料一点没受潮。党员不是挂在嘴上的,是要在关键时刻能顶上!”
从那以后,党支部的活动渐渐多了起来。他们组织党员去煤场义务劳动,帮着验收煤炭;去管道清洗队帮忙,跟着一起下井清洗管道。有次,煤场的输送带坏了,党员们带头抢修,从下午一直忙到晚上,终于赶在第二天早上恢复了生产。
公司党委还规定,每个党支部只有支部书记一人脱产管理,其他党员全部参加一线生产。以前,有些党员干部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不愿意干体力活,现在,他们跟着职工一起下井、一起搬运材料,干群关系也拉近了不少。
全公司上下,渐渐有了欣欣向荣的景象。以前,车间里偶尔会听到抱怨声,现在,大家都在忙着干活,脸上也多了干劲。有次,公司组织拔河比赛,各个单位都积极报名,煤场的小伙子们喊着号子,硬是把冠军拿了回来,庆功宴上,大家喝着啤酒,聊着未来的打算,气氛格外热烈。
就在这时,碳化硅厂传来了好消息。之前,碳化硅厂的领导班子总爱扯皮,厂长说业务员采购的原材料质量不行,业务员说厂长不懂市场,天天吵架,生产一直没法正常开展。公司调整了领导班子,新厂长上任后,首先就组织班子成员开会,明确分工:厂长负责整体生产,副厂长负责原材料采购,技术员负责生产工艺改进。
班子团结了,生产很快就步入了正轨。第一次试产时,全厂的人都围在窑炉旁,紧张地盯着温度表。技术员每隔十分钟就报一次温度:“一千八百度了!”“一千八百五十度!” 当窑炉打开,看着一块块黑亮的碳化硅产品被取出来时,大家都欢呼了起来。老工人王师傅激动地说:“咱们厂终于有盼头了!”
经过两炉电阻冶炼,碳化硅的产量和质量都稳定了下来。厂长拿着产品去化验,各项指标都达到了行业标准,他赶紧把这个好消息上报给了公司。公司领导也很高兴,特意奖励了碳化硅厂五万元,让他们用来改进生产设备。
可就在大家以为一切都会顺顺利利的时候,南砖厂却出了问题。
那天早上,南砖厂的窑炉突然停了下来。窑炉车一动不动,炉子里还在燃烧,温度高达一千多度。要是不赶紧解决,不仅砖会被烧焦,还可能烧毁炉体,损失就大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北大井人请大家收藏:(m.2yq.org)北大井人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