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仓库“车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严肃感。以前在地下室鼓捣,多少还有点小打小闹的隐秘感,现在在这宽敞明亮(相对而言)、规整有序的空间里,看着墙上挂着的规章制度(苏小远起草,王胖子誊写,字迹歪歪扭扭)、分类明确的物料架,以及工作台上那台真正能转起来的台钻,林枫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几分,干起活来也不自觉地更加“正规军”化了。
在苏小远数据模型的持续优化和林枫对“能量裂解重组”过程越来越精准的掌控下,利用废弃PET塑料瓶制备碳纤维的工艺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终于,在一个周五的傍晚,他们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第一批次、连续稳定产出的“民用级”碳纤维丝,正式下线!
这一批次,他们用了整整五大袋清洗干净的矿泉水瓶碎片,最终得到了三卷闪烁着幽深金属光泽、粗细均匀的黑色丝束。每一卷都有近百米长,整齐地缠绕在自制的线轴上。
“成了!终于成了!批量了!”王胖子看着那三卷沉甸甸的丝束,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想上去摸又怕自己的胖手玷污了这“圣物”,只能在旁边搓着手原地转圈。
苏小远立刻上前,取样,检测。便携式光谱仪、简易材料试验机全速运转。数据源源不断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单丝直径……7.5微米,均匀性良好。”
“拉伸模量……235 GPa!”
“拉伸强度……3.8 GPa!”
苏小远报出一个个数据,虽然语气依旧保持着她标志性的冷静,但语速明显比平时快了一丝,握着鼠标的手指也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
这些数据,稳稳地站在了T300级别碳纤维的性能区间内!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还有所超出!而它们的原料,是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废弃塑料瓶!
“我的老天爷……”王胖子听着那些天文数字般的性能指标,虽然不太懂具体含义,但对比之前查过的资料,他知道这绝对是了不起的成就,“咱们这……这真是用烂瓶子搓出金丝线了啊!枫哥!你真是我亲哥!”
林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这些天所有的疲惫、焦虑和压力,在这一刻都烟消云散。他拿起一卷碳纤维丝,感受着那轻盈却强韧的质感,用手指用力拉扯,丝线纹丝不动,反而传来一股强大的回弹力。
“性能达标,稳定性过关。”苏小远最终确认道,她看向林枫,眼神复杂,“从实验室样品到稳定批次产出,你们……不,我们,做到了。”
这个“我们”,让林枫心里一暖。
“光数据厉害不够!得来点直观的!”王胖子兴奋劲儿没过,眼珠子一转,又开始出幺蛾子。他左右看看,突然跑到墙角,把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里都响的破旧二手自行车推了过来。
“胖子,你干嘛?”林枫有种不祥的预感。
“做个破坏性测试!让大家开开眼!”王胖子说着,从线轴上小心翼翼地截下一段大约二十厘米长的碳纤维丝,然后……开始往他自行车那生锈的后货架上绑!
“你……你用这个……抬你的自行车?”林枫目瞪口呆。王胖子那辆“坦克”级别的二手自行车,起码得有三十公斤重!
“对啊!让大家看看咱们这丝有多结实!”王胖子一边笨拙地打着结,一边信心满满。
苏小远忍不住扶额,对这种毫无科学严谨性的“土法测试”表示无语,但也没有阻止,她也想看看这材料的极限在哪里。
结打好后,王胖子深吸一口气,双手抓住那细如发丝的碳纤维丝两端,猛地向上一提!
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那纤细的黑色丝线,竟然真的稳稳地吊起了那辆沉重的破自行车!丝线被绷得笔直,却没有丝毫即将断裂的迹象!王胖子憋红了脸,手臂肌肉鼓起,显然用了吃奶的力气,而那碳纤维丝依然坚挺!
“我……我去!真……真吊起来了!”王胖子又惊又喜,声音都劈叉了。
林枫也看得心惊肉跳,生怕下一秒丝线就崩断,自行车砸下来把胖子的脚砸了。他赶紧上前帮忙托住自行车:“行了行了!胖子!快放下!知道你力气大了!别把咱们的样品弄坏了!”
“弄坏?怎么可能!”王胖子小心翼翼地把自行车放下,捧着那根经历了“酷刑”却毫发无损的碳纤维丝,如同捧着绝世珍宝,激动地语无伦次,“看到了吗?看到了吗?这么细!这么轻!能吊起我的‘坦克’!这要是做成鱼线,能把鲸鱼钓上来!做成风筝线,能放卫星!这……这哪里是碳纤维,这分明是蜘蛛侠的丝啊!”
苏小远虽然对王胖子的比喻嗤之以鼻,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直观的一幕极具冲击力。她默默地在实验记录本上补充了一句:“初步实地(?)测试,单丝承重超过30kg未发生断裂形变。”
成功的喜悦和这戏剧性的一幕,让仓库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业狂魔:我的订单通诸天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业狂魔:我的订单通诸天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