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车碾压测试的成功,如同在“龙巢工坊”内部引爆了一颗精神原子弹,将所有人的信心都推向了顶峰。王胖子现在走路恨不得横着走,看他那辆虽然轮子扭曲、但车架依旧坚挺的“黑武士”残骸,眼神比看亲爹还亲,天天琢磨着怎么给它配一套能配得上这“神架”的新轮组。
科技展的报名截止日期近在眼前。林枫精心准备了报名材料,里面包含了碳纤维样品的基本性能数据(有所保留)、应用前景展望,以及最关键的成本优势分析。当然,关于具体工艺和“能量场”只字未提,统一归结为“独特的催化裂解与结构重组技术”。
周一中午,林枫带着厚厚一沓报名材料,和苏小远、王胖子一起,来到了市青少年科技展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大楼里的一个临时房间。
办公室里人来人往,大多是各学校的科技辅导老师带着他们精心挑选的学生团队前来报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纸张、墨水和隐隐竞争气息的味道。墙壁上贴满了往届科技展的优秀作品海报,各种机器人、无人机、智能家居模型琳琅满目,看起来就很高大上。
排队轮到林枫他们时,接待他们的是一个戴着厚厚眼镜、表情严肃的中年男老师,胸牌上写着“组委会评审 赵老师”。
“哪个学校的?项目名称?”赵老师头也没抬,例行公事地问道。
“第三中学,林枫、苏小远、王浩。项目名称是‘基于废弃PET塑料的低成本高性能碳纤维制备及应用探索’。”林枫将报名材料递了过去。
“碳纤维?”赵老师终于抬起了头,厚厚的镜片后面闪过一丝诧异和……毫不掩饰的怀疑。他推了推眼镜,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三个明显还是高中生的年轻人,“你们?搞碳纤维?”
他的声音不大,但在相对安静的办公室里显得格外清晰,周围几个正在排队或等待的老师、学生都好奇地看了过来。
“是的,老师。”林枫保持礼貌,但语气坚定。
赵老师粗略地翻看了一下材料,当看到性能数据栏里填写的模量和强度数值时,他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手指敲着那份表格:“同学,你们知道T300级别的碳纤维意味着什么吗?知道这些数据需要多么严格的检测条件和权威机构认证吗?还有这个成本……每米0.15元?你们确定单位没写错?是‘元’不是‘美元’?”
他的质疑连珠炮似的砸过来,语气带着明显的不信任,仿佛在听一个天方夜谭。
王胖子忍不住了,上前一步,胖脸上堆起笑容:“老师,数据绝对真实!是我们反复测试过的!成本也没错,原料就是矿泉水瓶!”
他不说还好,这一说“矿泉水瓶”,赵老师脸上的表情更加精彩了,旁边也传来几声压抑不住的嗤笑。
“矿泉水瓶?做碳纤维?”一个穿着某重点中学校服、看起来颇为自信的男生忍不住开口嘲讽,“同学,你们是来搞笑的吧?是不是科幻电影看多了?我们团队搞个新型聚合物合成都要在实验室泡半年,你们用垃圾就能做出高端材料?”
他旁边一个戴着眼镜的女生也小声附和:“就是,数据编得也太离谱了,一点常识都没有。”
赵老师的脸色沉了下来,他将报名材料往桌上一放,语气生硬:“同学,科技创新需要严谨的态度,不能好高骛远,更不能弄虚作假!你们这个项目,数据严重偏离常识,原料来源匪夷所思,不符合报名要求。拿回去吧,好好想想,搞点切合实际的项目。”
直接被拒了!
王胖子急了:“老师!你怎么能看都没看我们的样品就说我们弄虚作假呢?!”
苏小远也上前一步,冷静地开口:“赵老师,我们的数据有详细的实验记录和第三方初步检测报告支持(她指的是自己的检测和龙教授那边的间接认可)。科学的精神在于实证,而非仅凭经验否定。您至少应该看一下我们的样品和部分验证过程记录。”
赵老师被苏小远这番不卑不亢的话噎了一下,尤其看到苏小远气质沉静,不像信口开河的样子,态度稍微缓和了一点,但依旧摇头:“样品?就算你们拿出的样品性能达标,又如何证明是你们自己做的?如何证明其工艺可重复、成本可控?碳纤维技术是国际前沿,多少专业团队都在攻关,你们几个高中生……唉,不是我不相信你们,是这实在超出了常理。”
眼看陷入僵局,周围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议论声也大了起来。
“三中的?没听说他们有什么厉害的科技社团啊?”
“碳纤维?还是用塑料瓶做的?这牛吹得没边了。”
“那个女生好像是苏小远?年级第一那个?她怎么也……”
“估计是被另外两个男生忽悠了吧……”
林枫看着赵老师那固执而轻视的表情,听着周围的议论纷纷,心中一股火气也升腾起来。他知道,常规的解释已经没用,这些人被固有的认知框架束缚得太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工业狂魔:我的订单通诸天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业狂魔:我的订单通诸天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