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证书像一块金光闪闪的招牌,虽然按照林枫的意思没有大肆宣扬,但“龙芯工业”这个名字,以及它手握一项低成本高性能碳纤维核心专利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在小范围的产业圈子里引起了波澜。毕竟,能拉卡车的碳纤维和那低到令人发指的成本预估,想不引人注意都难。
然而,期待中的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这类“高大上”的订单并没有立刻砸下来。这些领域门槛极高,认证流程漫长,绝非一纸专利和几次演示就能敲开大门。最先嗅到商机,并且敢于吃螃蟹的,往往是那些市场敏感度高、对成本控制和性能提升有迫切需求的中小企业。
于是,“龙芯工业”接到的第一份正式商业询盘,来自——本市的一家民营自行车厂,“飞驰自行车”。
对方是通过王胖子运营的、刚刚上线没多久的公司官网联系方式找过来的。接到电话时,王胖子正对着只有三个页面(首页、产品介绍、联系我们)的官网发愁流量,一听有客户咨询,激动得差点把鼠标捏碎。
“您好!这里是龙芯工业!是的!我们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ET基碳纤维技术!性能卓越,成本优势明显!您有什么需求?……自行车?车架?没问题!绝对没问题!我们的材料轻量化、高强度,正是高端自行车架的绝配!”
王胖子对着电话口若悬河,把碳纤维夸得天花乱坠,仿佛用了他们的材料,自行车就能秒变变形金刚。
挂了电话,王胖子兴奋地冲到林枫和苏小远面前:“来了!来了!开张了!飞驰自行车,想用咱们的碳纤维做高端山地车车架!约了下午来咱们实验室考察!”
苏小远比较冷静:“自行车车架?这倒是个不错的应用切入点。技术难度相对可控,市场验证周期也短。”
林枫也点点头:“嗯,是个好开始。对方规模怎么样?”
王胖子立刻掏出手机搜索:“我看看……飞驰自行车,老板叫赵德柱,本地企业,主要做中低端市场,好像一直想往高端冲,但没什么起色。这次估计是想借咱们的材料搏一把。”
下午,飞驰自行车的老板赵德柱,一个身材微胖、面色红润、眼神里透着精明的中年男人,带着一个技术员如约而至。
一进还没完全收拾利落的实验室,赵德柱就被墙上那裱在相框里的专利证书吸引住了,盯着看了好久,又看了看实验室里那些崭新的(虽然大部分还没拆封)设备,尤其是林枫为了展示,特意摆在显眼位置的一卷亮黑色的碳纤维布和几个已经成型的管材样品,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林总!王总!苏总!年轻有为!真是年轻有为啊!”赵德柱热情地握着林枫的手,语气夸张,“我在科技展上就听说过你们的事迹!拉卡车那个视频,我看了不下十遍!牛逼!太牛逼了!”
王胖子与有荣焉,挺起胸膛:“赵总好眼光!咱们这材料,不是吹的,性能绝对杠杠的!”
双方落座,简单寒暄后进入正题。
赵德柱搓着手,直奔主题:“不瞒几位,我们飞驰呢,一直想做高端线,但苦于没有核心技术,用国外的碳纤维成本又太高。看到你们的材料,我觉得机会来了!所以想先下一批试订单,做五十个山地车车架,看看市场反应。”
他报出了一个价格。
这个价格,比起传统的高性能碳纤维,确实低了不少,体现了成本优势。但对于“龙芯工业”目前小批量试产的成本来说,利润空间极其微薄,几乎算是成本价。
王胖子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刚想开口讨价还价,林枫在桌下轻轻踢了他一下,示意他稍安勿躁。
“赵总,价格我们可以再议。”林枫微笑着开口,“不过,我有个问题。您选择我们的材料,除了成本,最看中的是什么?”
赵德柱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林枫会问这个,他想了想说:“当然是性能和成本啊!轻,结实,还便宜,这不就是核心竞争力嘛!”
林枫摇摇头,拿起一段碳纤维管材,轻轻敲了敲,发出清脆的声响:“赵总,我们的材料,优势不仅仅是轻和强。您看,这是用废弃塑料瓶做的,本身就带着‘环保’‘可持续’的基因。现在年轻人就吃这一套!而且,它的性能潜力,远不止于做一个普通的车架。”
他顿了顿,抛出一个概念:“比如,我们可以根据您的设计要求,调整铺层和树脂体系,做出不同刚度、不同阻尼特性的车架,适应不同骑行风格。甚至,我们可以尝试将一些……具有特殊能量亲和性的添加剂(他想到了精灵族生长促进剂里的一些植物提取物,虽然性质不同,但可以作为一种技术烟雾弹),融入到材料中,宣称能‘缓解骑行疲劳’、‘提升运动表现’。”
这话半真半假,真的部分是材料确实可以调整,假的部分是所谓“能量亲和性”纯属忽悠。但听在赵德柱耳朵里,却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工业狂魔:我的订单通诸天请大家收藏:(m.2yq.org)工业狂魔:我的订单通诸天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