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曾经住着绣娘们的房间如今空荡荡的,只剩下一些零散的物件,在摇曳的灯光下投出诡异的阴影。
“大家都仔细搜,任何可能是遗物的东西都不要放过。”梁捕头低声吩咐。
“知道了,头!”
“可疑先纳入嘛。”
两个人被梁捕头一人踹了一脚,笑骂道:“就你俩贫!”
他走到梳妆台上前,上面已积了一层薄灰,抽屉半开着,里面空空如也。他蹲下身,检查床底——只有一只孤零零的绣花鞋。
捕头,这边有发现!一个衙役在隔壁房间喊道。
梁捕头快步走去,看到衙役手中捧着一个褪色的木盒。
盒子里杂七杂八地堆着些女子用的物事:几根磨秃的绣花针、还有一颗平安扣、还有两盒脂粉。
“都收好。”梁捕头接过木盒看了眼。
梁捕头抱着东西去书房时,已是三更天。
崔少林仍在灯下研读案卷,眼下挂着两片青黑。
见梁捕头进来,他立刻放下毛笔:“可有收获?”
梁捕头将木盒放在案几上:“只找到这些,大部分已经被家人取走了。”
崔少林仔细翻看盒中物件,眉头越皱越紧。
这些零碎的东西,真能藏着什么线索吗?
他抬头看了眼窗外深沉的天色,叹了口气:“天色已晚,明日一早我亲自送去梧桐巷。”
就在这时,书房门被轻轻叩响。
“父亲,夜这么深了,见你书房的灯还亮着。女儿给您送些点心过来,您别忙到太晚了。”一个清甜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崔少林神色立刻柔和下来:“静绾?这么晚了怎么还不休息?”
门被推开,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女端着漆盒走了进来。
崔静绾穿着藕荷色的衫子,发间只簪了一朵小小的珠花,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丽可人。
她看到梁捕头,微微福了一礼,然后将点心盒放在父亲手边。
“我可是睡醒一觉了…父亲才是在熬夜。”崔静绾的声音里带着心疼,“这是厨房新做的茯苓糕,最是安神。”
崔少林欣慰地拍拍女儿的手:“为父马上就好了,定会早些歇息。你也快些回去歇着吧。”
崔静绾乖巧地点点头,目光却不经意间扫到了案几上的木盒。
她的视线在那支银簪上停留了一瞬,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很快又恢复了温顺的模样。
“那女儿告退了,父亲也早些休息。”她福身退出,轻轻带上了门。
回到闺房,崔静绾的奶娘孙嬷嬷还在房中等着她。
“小姐回来了。老爷还在忙?”
“嗯…嬷嬷,方才我在父亲书房看到一个奇怪的盒子。”崔静绾坐在梳妆台前,任由奶娘为她拆散发髻,“里面有些旧物,还有一支女子用的银簪...”
孙嬷嬷的手微微一顿:“小姐看清楚了?确是银簪?”
“嗯,样式很旧了,簪头像是...一朵梅花?”崔静绾回忆道,“嬷嬷可是知道些什么?”
孙嬷嬷的表情在铜镜中变得有些模糊:“老奴怎会知道老爷的事。
小姐快睡吧,明日还要去老夫人那里请安呢。”
崔静绾乖巧地应了,却在奶娘转身时,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她的背影。
次日清晨,崔少林匆匆用过早饭,便与祝知镜带着木盒赶往梧桐巷。
初夏的阳光已经有些灼人,照得石板路发亮。两人走得急,到秋瑾住处时,额上都沁出了汗珠。
秋瑾的院子与别处不同,檐下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铃铛,有铜的、银的、陶瓷的,微风拂过,便发出高低错落的声响。此时她正踩在梯子上,往一棵梧桐树的新枝上系一只青玉铃铛。
“秋瑾姑娘。”崔少林拱手行礼。
秋瑾头也不回,纤细的手指灵活地打着结:“稍等。”
祝知镜仰头看着那些铃铛,忍不住问:“这些铃铛...有何特殊之处?”
“每个铃铛的声音都不一样。”秋瑾从梯子上轻盈地跳下来,拍了拍手上的灰尘,“风吹的,鸟碰的,人触的...声音都不同。在梦婆山时,我们都是靠它们来递传消息的。”
崔少林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目光扫过那些叮当作响的铃铛。
或许太守府也该弄个类似的预警装置物?尤其是现在府内可能藏着凶手...
秋瑾接过木盒,走到院中的石桌旁坐下。
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在她素白的衣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先拿起一对珠花,闭上眼睛,指尖轻轻摩挲着花瓣。
“这是...失踪的那三个绣娘曾经送给唯娘的。”秋瑾突然开口,“在她们出发去三里河镇的前一天…”
崔少林和祝知镜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秋瑾甚至能感知到物品背后的具体情境?
接着是一件奇怪的小衣,布料已经泛黄,上面绣着歪歪扭扭的花纹。
秋瑾的手指刚碰到它,眼神就闪了闪。
“这像是...婴儿的衣服。”她的声音有些异样,“绣工很差,像是初学者的作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梦婆录请大家收藏:(m.2yq.org)梦婆录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