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
梁锦诚和李慧兰坐在主位,看着满堂儿孙,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哥哥梁念祖和嫂子何婉晴忙着给大家布菜、下食材。
姐姐梁念馨和姐夫一边照顾着孩子,一边和父母聊着家常。三个孩子更是兴奋得坐不住。
“我要吃鱼丸!奶奶,帮捞鱼丸!”8岁的小侄子眼巴巴地盯着在汤里沉浮的肉丸,急得直跺脚。
“别急别急,奶奶给你捞,小心烫啊。”李慧兰慈爱地捞起一个吹了吹,放到小孙子的碗里。
10岁的侄女则对大虾情有独钟,“爸爸,下大虾!要多多的!”
“好好好,这就下。”
梁念祖夹起大虾,在滚汤里涮几下,待其变红便立刻捞起,分给孩子们。
12岁的外甥已经有点小大人的模样,但还是抵不住这冬日里热腾腾火锅的诱惑,自己拿着漏勺,有模有样地涮着牛肉片,还不忘给身边的梁念初也夹一筷子:“小舅父,你也吃,这个牛肉好嫩!”
梁念初笑着接过:“谢谢小宇,自己多吃点,正在长身体呢。”
他看着外甥熟练的动作,不禁感慨时间过得真快。
席间,大家边吃边聊。
话题从今年的收成、村里的新鲜事,自然聊到了梁念初在南州的生意。
“初仔,店里放假放到什么时候?”姐夫随口问道。
“放到正月十六。”
梁念初咽下口中的食物答道,“大家忙了半年,也该好好休息一下。”
“是该休息休息。”
梁锦诚点头,“生意要紧,身体更要紧。我看你这次回来,气色比上次还好点,没那么累了。”
“店里伙伴们都挺得力,我轻松不少。”梁念初说着,心里泛起暖意。
李慧兰最关心的还是另一件事,她夹了一筷子鲜嫩的猪肝放到梁念初碗里,看似随意地问:“初仔,曼卿她家那边现在都下雪了吧?”
“嗯,她家那边早下雪了!”
梁念初知道母亲的心思,回答得简短,然后立刻转移话题,夹起一块腊肠放到母亲碗里,“妈,你尝尝这个腊肠,味道好像特别香。”
李慧兰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但也没再追问,顺着话头说:“是啊,今年天气好,晒得透。喜欢就多吃点。”
姐姐梁念馨在一旁抿嘴偷笑,帮着打圆场:“妈,初仔现在事业刚起步,心里有数,您就别老操心啦。来,尝尝这个鱼滑,好弹牙!”
三个孩子才不管大人间的机锋,只顾着埋头苦干,小嘴巴塞得鼓鼓的,脸颊因为炭火和热汤变得红扑扑的,额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侄子被豆腐泡里的热汤烫了一下,龇牙咧嘴地用手扇风,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炭火噼啪,火锅沸腾,菜肴的香气、家人的笑语、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吵闹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冬日里最温暖、最幸福的画卷。
窗玻璃上凝结了一层薄薄的水雾,将屋外的寒冷隔绝,屋内唯有融融的暖意和浓浓的亲情。
梁念初看着这熟悉而又令人安心的一切,心中充满了平静与满足。
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广阔,家,永远是最温暖的港湾。
接下来的几天,梁念初完全沉浸在家乡的春节节奏里。
和父亲一起去镇上赶最后的年集,购置烟花爆竹。
陪母亲和嫂子准备丰盛的年夜饭。
和哥哥以及堂兄弟们小聚,喝点小酒,聊聊一年的收获和来年的打算。
跟着父亲进行简单的祭祖仪式,感受着家族传承的庄重。
大年三十,丰盛的年夜饭,热闹的春晚,守岁时的红包和鞭炮,一切都很圆满。
新年第一天,在鞭炮声中醒来,穿着新衣给父母拜年,收到厚厚的红包(虽然他已经28岁,但在父母眼里,他永远是个孩子)。
然后便是跟着父母去给族里的长辈拜年,收获一堆吉祥的祝福。
这种简单、传统、充满烟火气的年味,是城市里难以体验到的。
梁念初很珍惜这样的时光,这也让他更加确定,无论未来的事业拓展到哪里,这个生他养他的小村庄,永远是他内心最柔软的归宿。
春节期间,他也陆续收到了朋友们拜年的信息和电话。
苏曼卿从北方发来了雪景的照片,以及和家人团聚的温馨画面。
梁念初也拍了家里丰盛的年夜饭和热闹的院子分享给她。
黄大富则在电话里大倒苦水,说酒楼年底忙得脚不沾地,但语气里还是充满了干劲。
林佳佳、韩沫露等人也在小群里叽叽喳喳,分享着各自家乡的过年趣事和美食,约定年后回来要带特产给大家品尝。
大年初二,阳光明媚,冬日暖阳照得新塘村格外亮堂,连空气里都仿佛飘着喜庆祥和的味道。
按照本地习俗,这天是‘迎婿日’也是走亲访友拜年的高峰。
姐姐梁念馨一家早就回来了,外甥和小侄子、侄女在院子里追逐嬉戏,鞭炮声时不时响起,增添了不少年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一风水师,看人品收费很合理吧请大家收藏:(m.2yq.org)我一风水师,看人品收费很合理吧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