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感的余威尚未完全散去,喉咙里还残留着能量饮料过于甜腻的味道。林逸坐在宿舍的书桌前,面前摊开着一个全新的笔记本。窗外夜色深沉,宿舍楼早已安静下来,只有他桌前的台灯散发着孤寂的光晕。
笔记本的扉页上,他用力写下了四个字:《能力训练日志》。
WR-003任务像一座沉甸甸的大山压在他的心头。0.34的能量缓存,以及刚刚确认的、剧烈的生理消耗,让他清醒地认识到,以自己现在的状态踏入幽暗沼泽,和送死没有区别。
他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等待任务,或者在危机逼迫下才仓促使用能力。他必须主动掌控它,驯服它,像锤炼肌肉一样,系统化地提升其效能,降低其消耗。
他要将这份诅咒般的力量,真正变成自己能够驾驭的武器。
训练计划的核心,基于他目前对能力规则的理解,围绕两个核心展开:
1.
提升“锚点稳定度”:这是根本。稳定度提升,不仅能增强控制力,还能间接降低能量消耗速率,提高意识偏移容限。引导者说过,稳定度达到50%甚至更高,或许能解锁更多权限,包括那个危险的“深度同步”。
2.
3.
优化操作效率:在现有稳定度下,通过精细化操作,减少不必要的能量和精神损耗,将每一份力量都用在刀刃上。
4.
训练原则:
·
能量预算:每次训练前,设定明确的上限(如消耗不超过0.02能量缓存)。绝不超过预算。
·
·
循序渐进:从短时间、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时长和复杂度。
·
·
专注目标:在时停中避免任何无意义的行动和思绪,保持绝对专注,模拟实战环境。
·
·
记录与分析:详细记录每次训练的主观感受、客观数据(能量消耗、稳定度变化、生理反应),并进行分析总结。
·
第一天训练:基础耐力与感知
目标:在不进行任何主动干预的情况下,维持时停领域,并尝试以最低消耗进行“穿入”感知。
过程:进入训练场,选择一片草地。发动时停后,仅仅维持领域存在,同时以最轻微的意念去“感受”草叶的纹理,不去深入解析。
结果:主观维持5分钟后,能量缓存从0.34降至0.33。生理消耗轻微,略有饥饿感。稳定度无变化。
分析:单纯的领域维持消耗较低,但持续存在基础消耗。最低限度的感知对消耗影响不大。需要找到维持与感知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第二天训练:精准环境干预
目标:使用【垃圾清除者】称号,测试对非生命体进行精细移动的消耗与效果。
过程:时停后,选择不同重量、结构的木箱和金属块,用意念进行精确至毫米的平移、旋转。记录消耗与操作难度。
结果:移动轻小物体消耗极低,且1%的加成确实让操作感觉更“省力”一丝。移动重型金属块消耗急剧增加,1%加成几乎无法察觉。稳定度依旧无变化。
分析:称号效果在低强度、高频次操作中可能积累微弱优势。高强度干预性价比极低,应尽量避免。精细化操作需要高度集中精神,本身也会增加消耗。
第三天训练:“标记”效率
目标:提升对多个目标进行“死亡标记”的速度和精准度,减少精神损耗。
过程:时停后,同时锁定训练场内十个机器人,以最快速度、最低精神消耗完成标记。
结果:初期手忙脚乱,精神消耗大。后期找到节奏,通过意念的“批量处理”和“流水线”操作,效率提升约15%,单位标记的精神消耗有所下降。能量缓存从0.33降至0.32。
分析:“标记”作为一种规则允许的权限,其消耗似乎存在一个“基础值”,通过技巧优化可以逼近这个下限,但难以突破。熟练度至关重要。
第四天训练:“微观解析”的节制
目标:测试不同深度“微观解析”的消耗差异,找到信息获取与消耗的平衡点。
过程:时停后,对同一个机器人进行解析:1. 表面结构扫描;2. 内部能量流动大致观测;3. 深入探查其核心AI逻辑树。
结果:表面扫描消耗极低;能量流动观测消耗适中;深入探查核心逻辑消耗巨大,且引发了轻微的意识震荡。能量缓存从0.32降至0.30。
分析:“微观解析”是一把双刃剑。必须明确探查目标,浅尝辄止,避免被无关的海量信息淹没和消耗。在任务中,优先进行快速、大范围的浅层扫描定位,再对关键目标进行有限度的深入探查。
第五天训练:复合操作与节奏控制
目标:模拟小型修复任务,将时停维持、环境干预、标记、微观解析等操作有机结合,并尝试在时停中短暂“休息”(停止一切主动操作,仅维持领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时停射手请大家收藏:(m.2yq.org)时停射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