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笔者在本书前面对沿江的路已作过了介绍,那时候大江两岸乡间差不多没有多少平整的大路,更不用说什么砂石路、水泥路了。路基基本上都是粘土,大雨一浸泡,成了类似于蒸馒头的酵料,脚一踩一个坑,雨中也好,雨后也罢,人走过去就是一个坑接一个坑,车走过去就是一条浅沟两条浅沟,路上走的人多了,就是坑套坑,坑连坑,车走多了,就是沟沟或合或分,太阳出来一晒,路面的烂泥又坚硬的硌得人脚底生疼。这种坎坷不平的大路小路,别说骑车,就是步行也累人。在这种路上骑车,偏盘摔跤时有发生,就在刚才说的去东莱公社的路上,向河渠就摔了一跤,诗中说:
十二、搜肠索句未成吟,前轮偏盘当路横。引得行人哈哈笑,掸却尘土拂去疼。
四个人都说摔过跤,而且稍不留神就会摔倒。说到摔跤,还有一段趣事出现在诗中,说是:
十三、猛见小孩当路横,刹车下车晃不停。前头幼女撞入怀,后头摔倒大老陈。
“希望”“未来”安然去,老陈车坏推着行。
说江南路还不如江北,是说江北路况再差还是一马平川,而江南却是山去山来,平地骑车还会摔跤,上山下坡又如何?整天在这种路上奔波,是够累够苦的吧?
单单是累还好说,歇一会儿就好了,可是有时为了迁就对方的时间,还得带饿工作,你听听:
十四、前心紧贴后脊梁,咕咕噜噜饿得慌。乏力几欲就地歇,想饭恨不跳过岗。
听说向河渠竟因带饿奔波落下胄病,直到2013年才吃了什么偏方,治好了折磨他三十多年的老毛病。
为了尽快出成果,他们不但晴天阴天拼命工作,就是雨天也不放过,这在《习作录》里也有记录,比如:
十五、身在异乡为异客,夜听暴雨瓦壁击。门前大街龙游水,没人敢走事再急。
偏偏穿行风雨中,何尝顾惜衣衫湿。卧薪尝胆为哪桩?振兴企业争朝夕。
十六、泥泞弃车靠腿奔,疾风暴雨无暇问。伞遮上身下身湿,腰抵伞柄忍也疼。
这类诗词还有十几首,都记录了当时争分夺秒玩命苦干的经历,用赵国民多年后的话说就是:“也不知当年哪来的那股劲,跟着我细舅玩命地干,现在想起来都有点悔意,干嘛那么苦呢?为谁嘞?”为谁嘞?向河渠,我们不去论,他力劝阮志清当厂长时就有个承诺,要尽心尽力地帮将生化厂搞起来,他是在履行他的诺言。那三位刚来者也肯这样拼命,只怕是为了在生化厂站稳脚跟吧?你说呢?
之所以能快速发展,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当时的农村苦,哪怕是素称丰饶的江南也不例外,这在向河渠的诗词中也有表现,你看:
十七、人人都道江南好,江南却少车马道。稀疏三麦不盈尺,开花蚕豆过踝脚。
放眼留览十余里,遮阳树木难寻找。高田栽树树旱死,低田插秧秧受涝。
厕所露天无遮盖,拍拍屁股任人笑。江南好,江南好,没有这些才真好。
向河渠在江南有两三家亲友,经济状况都不怎么好,男劳力年收入两百元左右,很少有超过三百元的,妇女更少。向河渠去后,按亲友的具体情况或收作工人,或收为收尿员,再由这些人帮助去做发动工作。一般来说公社一名收尿负责人年收入可达三四百元,一个大队的收尿员能收到十名孕妇尿的话,每天能有七毛钱收入也就让她们喜出望外了,因而工作很好做,积极性普遍高。
当然了,向河渠在江南期间所写的诗词并不总是记载工作情况,也有写景写情的诗句,比如: 十八、枝头桃红几无翠,梨花飘香人欲醉。杨柳随风漫起舞,菜花遍野丰收瑞。
十九、忽见桃花满山开,又见梨花山下白。山傍水,水绕山,漫游其中乐开怀。
二十、走过一山又一山,山山水水笑颜开,桃花、梨花、油菜花,青松青竹青刺槐。
群燕凌空、环山绕水穿花树,单车驰道,周庄、山观插石牌。
攀高逐低几十里,挥汗疾驰兴不衰。若非太阳回家急,只怕还在山里呆。
二一、鹅黄小秧水田栽,金色麦穗汇成海。杨柳轻风漫起舞,渠水蜿蜒象玉带。
梨花含羞隐身去,槐花带刺呈风彩。尽说城市无限好,说到风景数山野。
有的还让你忍俊不住,扑嗤一笑的呢,你听:
二二、二月江边风光好,晨游更觉兴致高。喜看江风翻白浪,兴惹柳枝拂发梢。
粉蝶翩翩舞花间,燕子喃喃觅旧巢。谈天说地三十里,迤逦行来不知遥。
小丫头颠翻七十翁,哎唷几乎摔坏腰。老父亲送儿上江南,差一步错过这一遭。
随船行向浪深处,心旷神怡乐陶陶。
至于象: 二三、绿叶微风轻吹,洁白梨花盛开。花下来回几徘徊,见手伸缩没采。
抬头望见梨花,闭眼花容梦来。情丝油然萦胸怀,爱心千古常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成败人生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成败人生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