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强撑着站起来,走到那名叫王铁根(之前对话中提到的铁匠铺帮工)和周老栓的战士面前,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尽管脸色依旧苍白):“两位同志,你们刚才说,会修理铁器?”
王铁根和周老栓见是林顾问,立刻有些拘谨地站起来。王铁根搓着手,憨厚地说:“报告林顾问,俺就是打过几年铁,抡过大锤,会点粗浅的手艺,修修补补还行,精细的可弄不了。” 周老栓也点头:“俺也是,就会修个锄头犁耙啥的,摆弄枪炮可是外行。”
“够了!足够了!”林烽欣喜道,“手艺都是相通的!能看懂结构,会用工具,这就是基础!太好了!”他像是发现了宝藏,立刻从自己那件破旧军装的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用油布包裹着的小本子和半截铅笔。
本子边缘已经磨损,封面上还沾着点点暗红色的血迹(是原身受伤时染上的)。他小心翼翼地翻开,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一些原身关于兵器维修的笔记和数据。
他在空白页上,郑重地写下了两个名字:王铁根,周老栓。然后在后面标注上:“王:有铁匠基础,熟悉金属特性,手感好,可培养为枪械维修骨干。周:有农具修理经验,动手能力强,细心,可培养为一般技工或装配工。”
写完后,他还不忘抬头鼓励两人:“队伍现在困难,急需你们这样有手艺的同志发挥作用。以后有机会,我教你们更精细的修理技术。”
王铁根和周老栓受宠若惊,他们只是普通的战士,甚至算不上战斗骨干,何曾受过技术顾问如此重视?两人连忙挺直腰板,黑脸上泛着红光:“请林顾问放心,俺们一定好好学!绝不给您丢脸!”
这边的动静引起了李云龙的注意。他处理完伤亡和缴获情况,刚喘口气,就看到林烽又在那里“鼓捣”他的小本本,还跟两个战士聊得火热。他不由得皱起眉头,迈步走了过来。
“林顾问,你又琢磨啥呢?不好好休息,瞎记录啥?这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能当饭吃还是能当枪使?”李云龙的大嗓门一如既往,带着点恨铁不成钢的味道,“眼下最重要的是让同志们恢复体力,清点弹药,琢磨下一步往哪儿走!你老盯着本子有啥用?不如多练练枪法防身实在!”他这话主要是心疼林烽不爱惜自己身体,刚突围完就忙活,但表达方式依旧是他李云龙式的“粗暴关心”。
林烽早就摸透了这位连长嘴硬心软的脾气,也不生气,反而笑着把笔记本递过去:“连长,您看看。这可不是虚的。这位王铁根同志以前是铁匠,这位周老栓同志会修农具,这都是我们急需的技术人才啊!以后武器坏了,总不能都扔了吧?有人能修,就等于多了几条枪啊!那挺捷克式,要是坏了,您指望谁修?”
李云龙狐疑地接过本子,翻了两眼。上面那些机械图纸和数据他看得头晕,但“可培养为枪械维修骨干”、“可培养为一般技工”这几个字他还是认识的。他看看一脸憨厚、手掌粗糙的王铁根和周老栓,又看看一脸认真的林烽,砸吧砸吧嘴。
“哦……就这?”他把本子塞回林烽手里,语气似乎还是不以为然,“打个铁修个锄头,跟修枪造炮能是一回事?老子还是觉得多练拼刺刀更靠谱……行了行了,你爱记就记吧,也算个事儿。”他虽然嘴上吐槽,但心里也隐约觉得林烽说的好像有点道理,尤其是最后那句“捷克式坏了谁修”,戳中了他的心思。只是他更信奉直接的力量,对这些“技术活”一时半会还转变不了观念。
但他也没阻止,毕竟林烽是技术顾问,搞这些“名堂”算是本职工作,而且刚才突围确实靠了人家的“鬼点子”。他最后补了一句,算是默认和支持:“王铁根,周老栓,既然林顾问看得起你们,以后就多跟着学学!但平时该站岗放哨、该打仗冲锋,一样不能落下!听见没?”
“是!连长!”两人赶紧立正回答,声音洪亮。
林烽笑了笑,小心地收好他的“人才账本”。他知道,要让李云龙彻底理解技术的重要性,还需要时间和事实来说话。但这第一步,总算迈出去了。他开始有意识地在队伍里扫视,看看还能不能发现其他“隐藏技能”的人才。
就在这时,负责在山坳口警戒的战士突然压低声音喊道,语气带着一丝疑惑:“连长!有情况!远处那烟……好像越来越大了!而且那怪味……有点像……有点像烧焦的木头混着什么东西馊了的味儿?”
刚刚稍缓的气氛瞬间再次紧绷!
李云龙猛地抓起望远镜(缴获的,倍数不高但勉强能用),冲到坳口向外观察。林烽也心中一紧,收起本子,跟了过去。
透过望远镜,可以看到远处山梁背后,那股诡异的浓烟确实比刚才更大了,灰黑色的烟柱袅袅升起,空气中隐约飘来一股难以形容的、混合了焦糊和腐败的气味。
是老百姓失火了?还是敌军在焚烧什么东西?或者是……某种他们无法理解的情况?
刚刚摆脱追兵,又发现了技术苗子的些许宽慰,立刻被这新的、未知的异常所取代。
“全体隐蔽!不准出声!加强警戒!”李云龙低声下令,脸色变得无比严肃。
那诡异的烟柱和怪味,如同一个新的谜团和潜在的威胁,笼罩在刚刚获得片刻喘息的小部队上空。
(第四章 完)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2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