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坦克的发动机、底盘、装甲和主武器等核心系统相继攻克,研发的重心开始向最后一个关键子系统倾斜——炮塔及其旋转机构。这不仅仅是给坦克装上一个大铁壳子那么简单,它关乎着坦克在战场上的反应速度、生存能力和火力发挥。一个笨重、转动缓慢的炮塔,会让坦克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沦为活靶子;而一个灵活、迅捷的炮塔,则能让其成为真正的战场主宰。
负责底盘和传动系统的田方,自然而然地接下了这块“硬骨头”。他深知,炮塔旋转机构是坦克的“脖颈”,其灵活程度直接决定了这头钢铁猛兽能否快速而准确地咬向敌人。
“鬼子的九七式坦克,炮塔旋转全靠炮手手摇,转一圈慢得像老牛拉破车,至少需要20秒!”田方在项目启动会上,指着黑板上画出的简单示意图,语气坚定,“我们的目标,是要实现动力辅助下的快速旋转,目标是将360度旋转一圈的时间,缩短到10秒以内!这不仅仅是快一倍的问题,这是在抢生存权,抢开火权!”
这个目标极具挑战性。要实现沉重炮塔(安装105毫米榴弹炮后全重接近四吨)的快速平稳旋转,需要解决三大难题:驱动动力来源、传动系统的精密与可靠、以及旋转底座的支撑与平衡。
第一难题:驱动动力从何而来?
直接利用坦克发动机的动力是最理想的选择。田方设计了一套取力方案:从发动机的变速箱引出一个动力输出口,通过一根传动轴,连接到炮塔底部安装的一个小型液压泵上。液压泵将发动机的机械能转化为液压油的压力能,再通过油管输送到驱动炮塔旋转的液压马达上。这套系统的好处是动力充足,且速度可调。同时,为了应对液压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田方还保留了手动摇柄作为备份,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炮塔都能转动。
核心攻坚:传动系统与高强度齿轮
动力有了,如何精准、平稳、高效地传递给炮塔?田方设计了一套两级减速齿轮传动系统。
· 第一级: 液压马达输出的是高转速、低扭矩,需要通过第一级减速齿轮箱,降低转速,提升扭矩。
· 第二级(核心): 经过一级减速后的动力,传递给一个巨大的主动小齿轮。这个小齿轮,将与固定在坦克车体上的、一个内齿啮合的座圈大齿轮咬合。当主动小齿轮旋转时,就会驱动整个炮塔相对于车体进行旋转。
这套齿轮传动系统的核心,在于齿轮本身的质量。 它们需要承受巨大的扭力,啮合必须极其精密,不能有大的间隙(否则会产生晃动和冲击),也不能过紧(会导致卡滞和磨损加剧)。这对齿轮的材料、热处理和加工精度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齿轮,必须用我们最好的电弧炉合金钢!”田方找到李均和王老铁,“要高强度、高耐磨性、高韧性!”
李均根据齿轮的受力特点,精心调配了铬、钼、镍等合金元素的比例。王老铁的锻造车间再次开炉,将烧红的合金钢锭锻造成齿轮的毛坯,初步成形。
真正的挑战在机械加工车间。那巨大的座圈大齿轮(直径超过一米五)和与之精密配合的主动小齿轮,需要在改造后的重型立式车床和铣床上进行精加工。
· 齿形加工: 这是最考验技术的一步。没有专用的齿轮滚齿机或插齿机,老周带着几个八级工老师傅,采用了最“笨”但最可靠的方法——仿形铣削结合手工修研。他们先制作了高精度的齿形样板,然后在铣床上,利用自制的成形铣刀,一个齿槽一个齿槽地进行粗铣。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稳定性,稍有不慎就会废掉整个工件。
· 精加工与热处理: 粗铣出齿形后,进行初步的调质热处理,赋予齿轮基体足够的强度和韧性。然后,更精细的活来了——老师傅们拿着各种规格的油石和研磨膏,对着每一个齿面、每一个齿根圆弧,进行手工打磨和抛光,消除铣削刀痕,确保齿面光洁如镜,曲线过渡平滑。这个过程耗时极长,老师傅们常常一干就是通宵,靠着经验和手感,将齿轮的精度推向极限。
· 最终强化: 齿轮精加工完成后,再进行表面渗碳淬火处理。这是关键一步,需要在齿轮表面形成一层坚硬耐磨的高碳层,而内部则保持坚韧。王老铁严格控制渗碳温度和淬火介质(使用了特殊的油液),确保齿轮“外硬内韧”,既耐磨又不易断裂。
当这一大一小两个齿轮最终加工完成,被小心翼翼地运到装配区时,连见多识广的荣克都忍不住赞叹:“这齿轮,光看这表面,这质感,简直像是艺术品!”
装配与调试:“丝滑”的诞生
在专用的装配平台上,巨大的炮塔座圈(已经安装好了滚珠轴承)被水平固定。工人们将那个沉重的、内壁带齿的座圈大齿轮吊装到位,与座圈精密结合固定。
然后,是将安装了105毫米榴弹炮、复合装甲、观瞄设备的总重量接近四吨的炮塔吊装到座圈上。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需要绝对的平稳和对中。在吊车的缓慢移动和工人们精细的撬杠调整下,炮塔终于稳稳地“坐”在了座圈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铁血长征,军工崛起请大家收藏:(m.2yq.org)铁血长征,军工崛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