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今年的黑麦种子和土豆种块都备好了,一共是三百斤黑麦,两百斤土豆种。” 老汤姆拄着锄头走过来,他的手上布满了老茧,指甲缝里塞满了黑泥,脸上刻着常年劳作的风霜。他粗糙的手掌抓起一把黑土,轻轻揉搓着,脸上满是忧色,“只是这地…… 化冻后还是板结得厉害,土块又大又硬,种子撒下去,怕是发不了芽啊。去年就是因为土太硬,好多种子都闷在土里,没等发芽就烂了。”
藤爷也蹲在一旁,用木棍划拉着南坡的沙质土,木棍划过的痕迹很快就被风吹得模糊。
他叹了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奈:“这南坡的土更糟,全是沙子,存不住水。去年春天一场大太阳,刚冒芽的麦子就全晒死了,最后只收了几十斤,连种子都没回本。今年就算种下去,怕是也……”
围拢过来的农户们纷纷点头附和,脸上满是担忧。
他们大多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有的甚至光着脚,脚底板上沾满了泥土。
去年冬天,法伦斯塔因为粮食短缺,饿死了不少人,要是今年再歉收,后果不堪设想。
易收回目光,深吸一口带着泥土气息的春风,目光扫过围拢过来的农户 —— 他们的眼中虽然满是担忧,却藏着对丰收的期盼。
他抬起手,指向脚下的土地,声音清晰而坚定:“大家不用担心,从今天起,法伦斯塔的农田,全部改为‘垄作’。只要按照我说的方法种,今年一定能有好收成。”
“垄作?” 老汤姆和藤爷对视一眼,眼中满是疑惑,周围的农户们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围拢过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领主,啥是垄作啊?是跟以前不一样的种法吗?” 一个年轻的农户问道,他叫泰姆,前年冬天刚从其他领地搬来,之前跟着老布学过打铁,后来因为人手不足,被派来帮忙种地。
“这土都这样了,换种法能管用吗?” 另一个农户皱着眉头,显然不太相信。
易没有急着解释,而是弯腰捡起一根树枝,在松软的泥地上划出一道清晰的直线。
他手腕转动,树枝沿着直线划出一道凸起的土埂,高度约有半尺,宽度两尺左右,又在旁边划出一道低洼的沟槽,宽度一尺,深度半尺,形成两道平行的线条。
“大家看好了,田不是一整片乱种。要开出这样一条条凸起的土埂,我们叫它‘垄台’,作物就种在垄台上;垄台之间,挖出这种低洼的‘垄沟’。”
他蹲下身,指着画出的垄台和垄沟,详细解释道:“天旱的时候,我们把水引进垄沟里,水分会顺着土壤慢慢渗进垄台,滋养作物的根部 —— 这样既省水,又能让每棵苗都喝到水,不会像以前那样,浇了水要么流走,要么只湿了表面;要是遇到下雨天,雨水会顺着垄沟流走,不会淹到作物的根,避免烂苗。”
易顿了顿,又指着垄沟的侧面:“而且以后施肥、除草,都能沿着垄沟进行,不用再在田里乱踩,既方便管理,又不会伤到作物的根系。老汤姆,你想想,去年南坡的麦子要是种在垄台上,垄沟能挡住一部分风,垄台的土也能保墒,是不是就不会被水淹了?”
老汤姆眼睛一亮,激动地用锄头在地上比划着:“对啊!要是把苗种在垄台上,土比以前高,雨水顺着沟流走,就不会淹苗了!南坡的沙子土要是挖了垄沟,浇水的时候水就不会流得太快,能慢慢渗进土里!去年要是这么种,南坡的麦子就不会死了!”
藤爷也凑过来,用手量着垄台的宽度,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那这垄台要多宽?垄沟要多深才合适啊?不同的地,是不是要挖不一样的垄啊?”
“垄台宽两尺,高半尺,垄沟宽一尺,深半尺就够了。”
易说着,又在地上画出不同的线条,“而且不同的地要种不同的作物 —— 北坡的黑土肥沃,种黑麦和土豆,黑麦种在垄台上,土豆种在垄沟两侧的斜坡上;南坡的沙质土,我们种耐旱的豆子和荞麦,豆子的根扎得深,能吸收深层的水分;靠近河边的地,种需要水多的蔬菜,比如白菜、萝卜,这样因地制宜,才能有好收成。”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还有,种的时候要注意间距,黑麦每隔五寸种一棵,土豆每隔一尺种一块种块,这样既不会太密,影响生长,也不会太稀,浪费土地。等作物长到半尺高的时候,我们还要把垄沟里的土往垄台上培,这样能让作物的根系更稳固,抗倒伏。”
老汤姆却很快冷静下来,皱着眉头:“领主,这开垄挖沟可是大工程啊!咱们现在只有二十多个人种地,要是赶不上春播可咋整?而且咱们现在用的木犁,犁头又钝又轻,怕是挖不出这么深的垄沟,到时候还得靠手挖,那得挖到什么时候啊?”
“犁要改。” 易语气斩钉截铁,目光转向人群外围的铁匠老布。老布正抱着胳膊站在一旁,他穿着厚重的铁匠围裙,脸上还沾着铁屑,听到易的话,立刻上前一步,瓮声瓮气地应道:“领主,您吩咐!只要您说清楚样子,我保证三天内做出新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穹之引请大家收藏:(m.2yq.org)星穹之引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