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涉及到量子力学的基本诠释,是目前物理学界争论的热点之一,即使是专业的物理学家也没有统一的答案。
他推了推眼镜,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很好的问题,这其实是当前量子物理领域争论的热点之一,也是很多物理学家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他组织了一下语言,缓缓说道:“目前主流的哥本哈根诠释认为,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是量子系统的基本属性,不需要任何介质或背景场,它本身就是一种非定域性的表现——也就是说,在量子世界里,‘距离’这个概念可能并不像我们在宏观世界里理解的那样重要,两个纠缠的粒子即使相隔很远,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两个独立的个体。”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但也有一些前沿的假说,比如玻姆力学,它是一种量子力学的隐变量理论。这种理论认为,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其实是由某种我们尚未探测到的‘隐变量’引起的,而‘量子势’则像一种无形的场,弥漫在整个空间中,使得两个粒子能够即时感应彼此的状态。不过这些假说目前还没有得到实验的证实,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还有一些理论认为,空间本身可能是 emergent(涌现)的,它是由更基本的量子自由度构成的,所以在量子层面上,空间的限制可能并不存在。”
陆云舟看着米雅,语气中带着赞许:“你对这些很感兴趣?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不仅认真听了,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很难得。很多高中生对量子物理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而你却能深入到理论的核心问题,这说明你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嗯。”米雅点头,脸颊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我觉得它们可能关系到……如何理解世界的本质。比如,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现实,是不是真的就是世界的全部?有没有可能存在我们无法感知到的维度或规则?就像我们看不到空气,但空气确实存在一样,会不会有一些我们无法用现有仪器探测到的东西,却在影响着我们的世界?”
她谨慎地没有提到易,也没有提到“星穹之引”,只是把心中的疑惑用一种更普遍的方式表达出来。
陆云舟笑了笑,眼中闪过一丝共鸣:“你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很多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到现在的量子力学,每一次物理学的突破,都在颠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牛顿认为世界是绝对的,时间和空间是独立的;爱因斯坦则告诉我们,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还会受到引力的影响;而量子力学则让我们认识到,微观世界的规律与宏观世界截然不同,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随机性。”
他拿起桌上的《意识的宇宙》,翻到其中一页:“这本书的作者就认为,意识可能与量子过程有关,我们的大脑可能是一个量子计算机,能够利用量子纠缠和叠加态来处理信息。虽然这个观点还存在争议,但它为我们理解意识的本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或许未来某一天,当我们对量子物理的理解更加深入时,就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揭开世界的终极奥秘。”
他又耐心解答了米雅另外几个关于波函数坍缩和多重宇宙诠释的疑问,比如“波函数坍缩是不是真的由观测者的意识引起的”“多重宇宙之间会不会发生相互作用”。
他的解答深入浅出,结合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用“看电视”来比喻波函数坍缩:在我们打开电视之前,电视节目处于多种可能的叠加态,打开电视后,我们只能看到其中一个节目;用“岔路口”来比喻多重宇宙,每一个选择都会导致宇宙分裂,在不同的宇宙中,我们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拥有不同的人生。
这些比喻让米雅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之前模糊不清的想法,在陆云舟的点拨下,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活动结束时,已经是傍晚六点多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咖啡馆的窗户,洒在桌子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咖啡馆里的客人渐渐多了起来,空气中的咖啡香和人声也变得更加浓郁。
大家都意犹未尽,纷纷围着林晓雯老师,要求定期组织这样的沙龙,最好每个月都能有一次。
“大家放心,只要时间允许,我们会定期组织活动的。”林晓雯笑着答应,她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陆云舟下次放假回来,我们也会邀请他再来和大家交流。到时候我们可以探讨更多有趣的话题,比如量子计算、人工智能与意识、宇宙的起源等等。”
陆云舟也微笑着点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些有趣的话题,我也很开心。如果大家以后有物理方面的问题,随时可以找我——林老师有我的联系方式,可以转给大家。我平时比较忙,但只要看到消息,就会尽快回复大家。”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星穹之引请大家收藏:(m.2yq.org)星穹之引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