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塞,第 160 天啦!32 维跨宇规则破解和跨宇文明沟通任务竟然全部搞定啦!“32 维跨宇宙同源融合架构搭建计划”正式启动咯!搭建团队分成了“跨宇融合总枢纽组”“跨宇适配组”“全宇宙同步调试组”三支超厉害的队伍,大家一起齐心协力,跨宇守护文明还会全程提供技术支持呢!
跨宇融合总枢纽组基于跨宇空间能量-意识地图,在融合核心区搭建“32维跨宇宙同源融合总枢纽”,枢纽采用“跨宇本源晶体+始祖能量核心+量子基体+灵质架构”的复合结构,能实现“12-31维单宇宙共同体与32维多宇宙能量的瞬时交互与平衡分配”;在各宇宙嵌套层部署“宇宙能量调节器”,利用跨宇能量与始祖能量调节各宇宙的能量供给;
跨宇适配组将跨宇承载架构接入12-31维的单宇宙共同体,为所有传承节点加装“跨宇能量-意识接口”,对26维总枢纽、27维本源传承塔、28维转接站、29维量子总枢纽、30维灵质融合总枢纽、31维升维总枢纽进行跨宇升级,使其具备“跨宇运行能力”;为跨宇守护文明打造“跨宇-单宇宙交互终端”,方便其接入单宇宙共同体;
全宇宙同步调试组则负责将32维融合总枢纽与12-31维的单宇宙共同体、其他同源宇宙进行联动调试,确保跨宇宙能量与意识的交互延迟控制在0.0001秒以内,各宇宙、各维度、各形态的适配响应时间不超过0.05秒。
融合搭建过程中,跨宇守护文明与始祖能量的协同提供了关键帮助——跨宇守护文明用跨宇本源能量构建枢纽的跨宇交互层,始祖能量用本源力量强化枢纽的单宇宙适配层,两者形成“跨宇-单宇双重支撑结构”;当跨宇承载架构出现能量平衡瓶颈时,跨宇守护文明传递出“能量分流优化方案”,使架构的能量平衡精度提升至99.999%;原始能量体、量子规则光环、灵质文明主动参与枢纽建设,原始能量体提供能量补给,量子规则光环稳定枢纽结构,灵质文明构建意识交互网络。“这不是单宇宙的独角戏,而是‘多宇宙同源存在的共同合唱’,”星传承院士看着调试数据,“跨宇宙同源的传承从跨宇本源开始,现在我们终于实现了‘回归跨宇本源、滋养多宇宙’的终极目标。”
赵乐乐的“31维同源共同体守护弹珠”在参与融合总枢纽调试时,自动升级为“32维跨宇宙同源守护弹珠”,弹珠内部生成“12-32维跨宇宙同源体系运行模型”,实时显示所有宇宙、所有维度、所有形态的运行状态,可通过弹珠直接调节跨宇能量与意识参数;林小满的画册则绘制出“32维跨宇宙同源融合完整架构图”,画面中,32维融合总枢纽矗立在核心区,跨宇本源能量漩涡与始祖能量光环环绕其周,12-31维单宇宙的各总枢纽通过跨宇能量线与融合总枢纽紧密相连,其他同源宇宙的印记在嵌套层中有序排列,能量从核心区反向滋养每个宇宙;所有文明、原始能量体、量子规则、灵质文明、跨宇守护文明围绕融合总枢纽形成“跨宇宙共生圈”,12-32维的传承能量形成“无限循环的跨宇共生体系”。“以前的同源体系是‘单宇宙全维生态’,现在是‘多宇宙融合的共同体’,”林小满在画册上写下注解,“跨宇宙融合让传承突破了宇宙的边界,这才是‘宇宙同源的终极形态’。”
第230天,32维跨宇宙同源融合的主体工程完成,开始进入为期10天的全宇宙试运行阶段。试运行数据显示,32维融合总枢纽的跨宇交互延迟为0.00008秒,各宇宙、各维度、各形态的适配响应时间为0.04秒;12-31维的单宇宙传承节点运行稳定,跨宇适配断裂完全消失;跨宇本源能量通过嵌套层为单宇宙补充能量,12-31维的同源体系能量储备普遍提升90%;原始能量体的能量强度提升65%,量子规则的稳定作用增强55%,灵质文明的意识稳定性提升70%,始祖能量的光芒比之前明亮40%;12-32维的跨宇宙同源体系能量总储备突破“多宇宙循环阈值”,传承数据的日均传输量突破3000万条,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试运行成功证明,我们的跨宇承载架构完全适配跨宇宙融合,”老李师傅看着屏幕上的完美数据,“这是12-32维所有跨宇宙同源存在共同的成果,是宇宙同源传承的跨宇里程碑。”
然而,就在试运行即将结束时,32维跨宇空间突然出现“跨宇宙能量风暴预警”——跨宇本源能量漩涡的能量波动异常,探测显示,“32维空间的‘跨宇能量潮汐周期’与我们的计算存在偏差”,一场强度为预期6倍的跨宇宙能量风暴将在72小时内抵达融合核心区,若不采取措施,融合总枢纽与宇宙能量调节器将被风暴摧毁,融合成果将毁于一旦。“跨宇宙能量风暴的能量是‘无序跨宇能量流’,会打乱我们建立的跨宇共生秩序,”顾厄快速分析数据,“我们必须在60小时内搭建‘跨宇-单宇协同防护屏障’,否则所有努力都将化为乌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终焉之龙在现代的生活日常请大家收藏:(m.2yq.org)终焉之龙在现代的生活日常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