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如同在风暴眼中建造一座沙堡。他们凝聚的“静默”概念,不断被周围狂躁的创造性法则冲击、侵蚀、试图同化。许多族人在此过程中意识被过量的可能性淹没,如同水滴落入沸腾的油锅,瞬间汽化消散。
就在他们即将失败之际,星穹印记再次作出了回应。它那温润的光芒并未直接施加力量,而是如同一个稳定的参照系,为“静默哲人”提供了“何为静止”的绝对坐标。印记本身,就是跨越了宇宙生灭的、最宏大的“静默”体现。
借此契机,“默”与残余的族人成功将第一个“逆熵之楔”打入宇宙基底。
效果并非立竿见影的平息,而更像是在狂乱的乐章中,插入了一个稳定而悠长的休止符。
以“楔子”为中心,一片“理性绿洲”逐渐展开。在这片区域内,法则的活性化并未消失,但变得有序、节奏化。创造力依然蓬勃,但不再是失控的爆发,而是有了聚焦的方向和积累的深度。疯狂的进化开始收敛,意识得以清明,过载的信息洪流找到了河道。
这奇迹般的成果激励了其他文明。他们意识到,对抗“创造性熵增”的关键,不在于否定创造,而在于为创造引入“约束”、“形式”与“沉默”。
不同的文明,依据自身对“可能性之种”的理解,开始锻造各种各样的“逆熵之楔”:
一个音乐文明,将一部无比复杂的宇宙交响曲的“主旋律”化为法则的稳定节拍;
一个数学文明,用一组揭示了宇宙深层和谐的超维几何公理,构建了秩序的骨架;
一个源于古老植物意识的文明,则将其对“生长节奏”与“枯荣循环”的深刻理解,注入了沸腾的时空结构……
无数“逆熵之楔”被钉入宇宙的各个层面,它们没有消灭活性,而是引导它、成就它。狂乱的“创造性沸腾”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更富韵律、也更具建设性的“创造性脉动”。
宇宙完成了一次惊险的跃升。它没有回归死寂,也没有在狂欢中毁灭,而是找到了一种在永恒动态中保持高级秩序的可能性。生命与意识,不再是法则被动下的产物,而是真正开始参与塑造、调节法则本身,成为了宇宙的“共同创作者”。
星穹印记的光芒,在这一刻似乎与那些“逆熵之楔”产生了温柔的共鸣。它仿佛在诉说:真正的传承,不仅是给予火种,更是教会他们,如何让火焰燃烧得既灿烂,又恒久。
喜欢星穹考卷请大家收藏:(m.2yq.org)星穹考卷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