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瑶市郊外的河谷中,曾经荒芜的土地已然矗立起一片规整的厂房建筑群。红砖砌就的主体车间高大宽敞,屋顶铺设着波浪形的镀锌铁皮,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银光。与之相连的,是已经完成硬化的原料堆场、成品仓库、水塔以及工人宿舍区。一条从附近河流引水的明渠和新建的小型自用码头,静静诉说着这里与外界连接的便利。这座被李金唐命名为“星火工业一号”的橡胶加工厂,历经数月的紧张建设与设备安装,终于迎来了决定性的时刻——**投产试运营**。
厂区内,气氛肃穆而紧张,又夹杂着难以抑制的兴奋。所有的核心人员,李金唐、木根叔、技术总顾问陈永健,以及从老厂抽调来的骨干和部分新招募的本地工人,都齐聚在主车间内。车间中央,那台庞大的密闭式炼胶机如同沉默的巨兽,与之连接的精密压延机机组和数台闪着金属幽光的自动硫化罐,构成了一条充满工业力量感的生产线。
“开始投料!”李金唐深吸一口气,沉声下达了指令。
随着柴油发电机组发出低沉的轰鸣,动力通过皮带和传动轴输送到各个机器。工人们按照陈永健制定的严格规程,将早已准备好的、品质上乘的**十吨原胶**,通过传送带投入炼胶机的进料口。巨大的辊筒开始缓慢而有力地转动,进行初步的塑炼和混炼。
整个过程中,李金唐和陈永健紧盯着每一道工序。炼胶的温度与时间,压延的辊距与速度,硫化罐内的压力与温度曲线……所有这些参数,都严格按照李金唐凭借系统知识结合陈永健经验所确定的最佳工艺执行。车间的墙壁上,张贴着巨幅的《生产流程与质量控制图》,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记录数据。
空气中弥漫着橡胶受热后特有的气味,机器规律的轰鸣声仿佛一首雄浑的工业交响曲。工人们虽然有些紧张,但在陈永健的现场指挥和李金唐镇定目光的注视下,操作逐渐变得流畅。
经过数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当第一片散发着温润光泽、厚度均匀、呈现出诱人琥珀色的**精炼橡胶片**,从生产线的末端被整齐地切割下来时,整个车间先是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成功了!
李金唐快步上前,拿起一片尚且温热的橡胶片,仔细审视。质地均匀致密,色泽纯净,用手触摸,弹性与韧性都达到了极佳的状态。他立刻指示随行的技术人员,现场取样,使用新采购的实验室设备进行快速检测。
结果很快出来,当陈永健拿着检测报告,声音带着一丝颤抖地念出那个数字时,连李金唐都感到心潮澎湃:
“**纯度……百分之九十八!**”
**百分之九十八!** 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马尼拉中间商们所提供的、纯度通常在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标准橡胶,甚至比“星火”老厂生产的、纯度约百分之九十五的橡胶,还要高出整整三个百分点!这不仅仅是数字的提升,更是品质的飞跃,意味着杂质更少,物理性能更稳定,应用范围更广,尤其是在对材料性能要求苛刻的领域,比如……**军事工业**。
“我们做到了!”木根叔激动地老泪纵横,粗糙的手掌抚摸着冰冷的机器,仿佛在抚摸自己的孩子。陈永健也露出了如释重负又无比自豪的笑容,他的技术和经验,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得到了完美的验证。
首批试生产的十吨原胶,最终产出了近九点五吨这种超高纯度的精炼橡胶。李金唐没有急于将这批产品投入市场。他做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决定。他亲自挑选了其中品质最上乘的几块样品,仔细封装,并附上一份详细的技术参数说明(英文版)。
接下来,便是打通那扇通往更高层次的大门。通过马尼拉华人商会中一位与北美有密切生意往来的元老牵线,加上陈永健过去在南洋工作时积累的一点人脉,李金唐将这封装着希望与实力的样品,以“新兴亚洲工业公司”(Starfire Industrial Co.)的名义,寄送给了远在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一家长期合作的二级供应商**。这家供应商主要为该巨头提供各种高性能的非金属材料部件。
这是一次冒险的投石问路。李金唐很清楚,像这样的军工巨头,对供应商的审核极其严苛,不仅看产品,更看生产能力、稳定性乃至背景。他并未抱百分百的希望,但这无疑是检验自身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最快途径。
样品寄出后,便是焦灼的等待。工厂并没有完全停产,而是在陈永健的带领下,继续利用后续运抵的原胶进行小批量试生产,一方面进一步磨合设备、优化工艺、培训工人,另一方面也积攒一些库存。
时间一天天过去,就在李金唐几乎要认为此次尝试石沉大海,开始筹划通过其他渠道销售这批高品质橡胶时,一封来自美国的加急航空信,被送到了他在马尼拉的办事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1949海外争霸请大家收藏:(m.2yq.org)重生1949海外争霸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