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京城国际机场时,正值午后。北方的干冷空气扑面而来,与琼海的温润湿热截然不同,让沈屿下意识地紧了紧外套。
他随着人流走出航站楼,没有看到预想中举着牌子的节目组人员,只有一个穿着黑色羽绒服、戴着眼镜的年轻小伙子快步迎了上来,态度恭敬却不失分寸。
“沈先生您好!我是《时代之声》节目组导演助理,小张。张导特意吩咐我来接您,车在外面。”
小伙子说话语速很快,但条理清晰,“考虑到您不喜欢被打扰,我们安排了相对独立的住处,离录制场馆不远,也很安静。”
沈屿点点头,对这个安排表示满意。他跟着小张上了一辆低调的黑色商务车,驶离了喧嚣的机场。
车窗外的京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一派国际大都市的繁忙景象,与琼海的闲适形成了鲜明对比。
沈屿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眼神平静,没有太多波澜。
住处果然如小张所说,是一家位于使馆区附近、环境清幽的精品酒店套房,设施齐全,服务周到,且私密性极好。
小张将一张详细的日程安排表和联系方式交给沈屿,并告知明天上午会来接他去电视台进行彩排,便礼貌地告辞了。
沈屿放下简单的行李,洗了把脸,站在落地窗前。窗外是整齐的街道和光秃的梧桐树,天空是北方冬日特有的那种高远而清冷的蓝。
一种熟悉的疏离感再次笼罩了他。这座城市太大,太喧嚣,与他骨子里追求的那份宁静格格不入。
他打开手机,无视了那些因《从前慢》而爆炸的推送和未读消息,只给刘强发了条“已到,安顿好”的简短信息,然后便关掉了网络,决定在录制结束前,尽量屏蔽外界干扰。
第二天上午,小张准时来接。京城电视台大楼气派非凡,进出的工作人员行色匆匆,弥漫着一种高效的紧张感。
沈屿被直接带到了《时代之声》的演播厅后台。
导演张华亲自迎了上来,这位中年男人穿着简单的夹克,眼神锐利,但面对沈屿时,脸上带着真诚的热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敬意。
“沈先生!欢迎欢迎!一路辛苦!”张华用力握了握沈屿的手,“您能来,真是我们节目组的荣幸!”
“张导客气了。”沈屿微微颔首。
“来,我先带您熟悉一下环境,见见今晚的合作老师和乐团。”张华边走边介绍,“咱们这期主题是‘青春·奋斗·梦想’,一共五首歌。《少年华夏说》是压轴。您的部分安排在歌曲的间奏部分,有一段大约一分钟的朗诵,就是您原作中最核心的那几句。我们觉得,由您亲自来朗诵,效果是最震撼的。”
沈屿跟着张华,见到了即将演绎《少年华夏说》的着名男高音歌唱家李老师和庞大的交响乐团、合唱团成员。
李老师年过半百,气质沉稳,对沈屿很是客气,称他为“沈老师”,言语间对《少年华夏说》的文本推崇备至。乐团指挥和团员们看到沈屿,也纷纷投来好奇和敬佩的目光。
彩排开始。沈屿被安排在舞台一侧的一个特定站位点。当雄浑的交响乐前奏响起,李老师充满力量的歌声回荡在演播厅时,沈屿静静地站着,感受着这磅礴的音乐氛围。
轮到他的朗诵部分时,他拿起话筒,没有刻意抑扬顿挫,也没有夸张的情感渲染,只是用他那种特有的、平静而清晰、带着些许磁性和穿透力的嗓音,缓缓念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美哉我少年华夏,与天不老!壮哉我华夏少年,与国无疆!”
他的声音不高,却奇异地与宏大的音乐融为一体,仿佛不是朗诵,而是一种源自心底的、笃定的宣告。没有煽情,却自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彩排结束,张导和李老师都激动地走过来。张导拍着手:“太好了!沈先生!就是这个感觉!平静中见力量,特别打动人!”
李老师也赞叹道:“沈老师,您这朗诵,真是给这首歌注入了灵魂!比任何专业的朗诵都更有味道!”
沈屿笑了笑,没说什么。他只是在做一件答应别人的事,尽力做好而已。
傍晚,观众开始入场。能进入《时代之声》录制现场的,大多是经过筛选的、对主旋律音乐有深厚感情的各界人士,现场气氛庄重而热烈。
沈屿在后台候场,能听到前面几首歌曲演唱时,台下传来的阵阵掌声和共鸣。
终于,轮到压轴曲目《少年华夏说》。
舞台灯光暗下,再亮起时,庞大的交响乐团和合唱团已经就位,气势恢宏。前奏响起,李老师饱含深情的歌声引领着旋律。
台下观众沉浸在这激昂的音乐中,神情专注,许多人眼中闪烁着感动的光芒。
当音乐进行到间奏部分,旋律稍稍舒缓,一束追光灯打在了舞台一侧的沈屿身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穿越后,我选择躺平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越后,我选择躺平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