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信封的封口用火漆印着,章纹是枚古朴的“墨”字。小说轩用裁纸刀沿着边缘小心划开,指尖触到里面的纸张时,能感觉到微微的粗糙感——是上好的半生熟宣纸。
林薇凑在他身边,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些即将展开的“秘密”。摇篮里的婴儿似乎被大人的动静惊扰,小眉头轻轻皱了一下,又安稳睡去,彩虹的光晕恰好落在他粉嫩的脸颊上,像一层温柔的结界。
第一页:泛黄的旧照与潦草批注
最上面是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里的女人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站在一间老式书店的木柜台前,笑容温柔。背景的书架上,依稀能看到“墨韵斋”三个字的牌匾残迹。
“这是……很多年前的‘墨韵斋’?”林薇指着照片,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惊讶,“我听老邻居说过,咱们现在这家‘拾光书店’,以前就是‘墨韵斋’,后来老板去世,店才慢慢荒废,被我租下来的。”
小说轩的指尖拂过照片里女人的脸,心脏莫名一缩。那眉眼,竟和前几天送孩子来的女人有几分相似,只是照片里的人更年轻,眼神里没有后来的疲惫与沧桑,只有对孩子满满的爱意。
照片下方压着一张便签纸,字迹潦草,墨水洇开的痕迹像枝蔓:
“阿蘅携子,暂避于‘墨韵斋’。时局乱,前路未卜。望后人见此照,若孩子平安,便将他送往‘安全处’——地址见后页。切记,勿与‘那边’的人产生瓜葛。”
落款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简单的“墨”字印章,和信封上火漆的章纹一模一样。
“阿蘅……”小说轩低声念着这个名字,“是送孩子来的女人?还是她的母亲?”
林薇拿起照片,对着光仔细看:“你看婴儿的襁褓,布料和前几天那孩子身上盖的小毯子,花纹很像!还有这照片的边角,好像被什么东西烧过,缺了一小块……”
第二页:福利院的“特殊通道”与半张残帖
下面是一份福利院的接收函,果然如那男人所说,盖着加急的红章。但附件里的说明却让两人心惊——这份接收函走的不是常规流程,是通过“市民政局特殊事务协调处”直接下发的,函件末尾用铅笔标注了一行极小的字:“协调人:老吴,暗号‘墨香’。”
“老吴……是市公安局那位吴队长?”小说轩想起之前处理校长事件时,对接的警察里,确实有位姓吴的老队长,为人正直,而且似乎对“墨韵斋”的旧事有所耳闻。
再往下,是一张被撕成两半的残帖,纸质与照片下的便签如出一辙,墨色却更深沉。残帖上的字迹是瘦金体,笔力遒劲,内容却断断续续:
“……龙潜于渊,墨隐于市……得残帖者,需寻齐七处……关乎……百年秘辛,亦系……万人生死……切记,勿信……紫衣人……”
“残帖?”林薇倒吸一口凉气,“这和之前那个‘墨隐残帖’的传闻有关?”她曾听来书店的老茶客闲聊,说滨海市流传着一份藏有惊天秘密的“墨隐残帖”,引得无数人争抢,几十年间风波不断。
小说轩的手指微微颤抖,他认出这瘦金体——和他爷爷留下的那本《古籍修复手札》里的字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他爷爷生前就是“墨韵斋”的老店员,后来“墨韵斋”没落,才改行做了古籍修复。
“我爷爷……”小说轩的声音有些发涩,“我爷爷以前总说,‘墨韵斋’不只是个书店,还藏着些‘不能说的事’。”
第三页:加密地址与油墨密码
最后一页是一张手绘的地图,标注的是滨海市郊外的一座废弃疗养院。地图边缘用极细的针孔扎了一排小孔,灯光下看,那些小孔组成的图案,竟和书店里那方被当作镇纸的、刻着星图的旧砚台纹路吻合。
“这是……要把孩子送到这里?”林薇看着地图上“疗养院”三个字,心里莫名发慌,“可那地方早就废弃了,听说还闹过鬼……”
小说轩没说话,他拿起那张残帖,对着光仔细看。残帖背面,似乎有极淡的字迹,像是用特殊的油墨写就,必须在特定光线下才会显现。他想起爷爷提过,古籍修复里有一种“隐墨”,要用掺了苍术灰的墨汁书写,需得用松明火把的光才能照亮。
他立刻起身,从储藏室翻出爷爷留下的、那盏黄铜外壳的旧煤油灯。打火、注油、点燃灯芯,橘黄色的火光摇曳起来,带着松脂的香气。
当松明火苗的光线落在残帖背面时,那些淡到几乎看不见的字迹,终于清晰起来——那不是文字,而是一组由点和线构成的密码,排列方式和他爷爷手札里记录的、“墨韵斋”内部用来传递消息的“油墨密码”如出一辙。
“是‘油墨密码’!”小说轩又惊又喜,“我爷爷教过我怎么解!”
他找来纸笔,对照着爷爷留下的密码本,开始逐字破译:
“紫衣人已至,目标‘墨隐残帖’。阿蘅母子险,速将婴孩转移至‘青竹轩’,联系人‘老墨’。切记,勿走明路,走‘墨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轩爷当道请大家收藏:(m.2yq.org)轩爷当道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