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着耶律斜轸的队伍刚进关隘,就见一个穿着青色官袍的人站在城主府门口,身后跟着两个随从,手里捧着一个明黄色的卷轴,显然就是朝廷来的使者。张浚快步迎上去,对着那人拱手道:“李主事,一路辛苦,这位就是宋江宋头领和岳飞岳将军。”
被称作李主事的人转过身,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保持着礼数,对着宋江和岳飞拱手:“下官枢密院主事李谦,奉陛下旨意,特来传讯。听闻二位将军在前线屡立战功,活捉辽将耶律斜轸,陛下甚为欣慰。”
宋江赶紧拱手回礼:“李主事客气了,抗击辽人是我等本分,不敢称‘战功’。不知陛下有何旨意?那二十万辽军的事,朝廷可有定论?”
李谦叹了口气,将手里的卷轴递给宋江:“陛下让下官带来口谕,二十万辽军已在边境扎营,随时可能进攻。朝廷内部目前有两种意见:王丞相认为我军刚经历大战,兵力损耗严重,主张暂时议和,割让部分土地,换取休整时间;赵将军则认为辽人贪得无厌,议和只会让他们得寸进尺,主张集结兵力,坚决抵抗。陛下还在犹豫,特召二位将军和张御史即刻前往济州府,与大臣们共同商议对策。”
“议和?” 岳飞听到这两个字,瞬间皱紧眉头,声音也提高了几分,“李主事,辽人这次派二十万大军来,就是想一举吞了中原,割地议和根本没用!上次高俅勾结辽人,咱们好不容易打退他们,现在要是议和,之前牺牲的弟兄们岂不是白死了?黄统领的仇,又该怎么报?”
李谦面露难色:“岳将军的心情下官理解,可朝廷确实有难处。这些年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兵力也不足,王丞相也是考虑到百姓疾苦,不想再打仗了。”
巴图站在旁边,忍不住开口:“俺不懂你们朝廷的大道理,可俺知道,辽人就是狼!你给他们一块肉,他们就想要更多,最后还会把你吃了!俺黑石部之前差点被辽人骗了,要是早跟你们一起抵抗,也不会差点出事!俺们愿意跟着宋头领和岳将军,一起打辽人!”
王罕也点头附和:“巴图说的对!俺克烈部也愿意出兵!草原上的汉子,不怕打仗,就怕被辽人欺负!只要朝廷肯抵抗,俺们两个部落,能凑出两万骑兵!”
宋江看着众人坚定的眼神,心里有了底气。他将卷轴还给李谦,沉声道:“李主事,烦请你回禀陛下,我和岳将军都主张抵抗。只要朝廷能提供粮草和兵器,再集结周边的守军,加上我们和草原部落的兵力,未必打不过二十万辽军。要是朝廷决定议和,我宋江第一个不答应!”
李谦点点头,将卷轴收好:“下官会把各位的意思如实禀报陛下。陛下也说了,要是二位将军主张抵抗,他会尽量协调粮草 —— 济州府的粮仓里,已经备好了十万石粮食,等咱们到了,就能调拨给前线。”
“那就好!” 宋江松了口气,粮草是现在最缺的东西,有了十万石粮食,至少能支撑大军一段时间。他转头对着张浚说:“张御史,耶律斜轸就劳烦你押送回济州府,交给朝廷处置。关隘这边,我让林冲留下,带着部分弟兄和草原部落的人防守,防止辽人趁机偷袭。”
张浚应了声:“宋头领放心,耶律斜轸是重要俘虏,下官定会看好他,不会出岔子。”
接下来的半天,众人都在忙着安排关隘的后续事宜。林冲带着五百梁山弟兄和一千草原骑兵留在关隘,宋江特意叮嘱他:“一定要加强巡逻,尤其是黑风谷和后方的小路,别让辽人的探子靠近。要是遇到辽军小股部队,别硬拼,先派人去济州府报信。”
林冲点头:“公明哥哥放心,我定守住关隘,等你们从济州府回来。”
安排好防守,宋江又带着众人去了黄信的墓前。墓前已经立好了石碑,上面刻着 “梁山忠将黄信之墓” 七个大字,旁边还摆着弟兄们献上的鲜花和酒。宋江拿起酒壶,将酒洒在墓前,声音沙哑:“黄信,我们要去济州府商议抗击辽人的事,等打赢了,我再来看你,给你庆功。”
弟兄们也纷纷上前,对着墓碑鞠躬,不少人又红了眼眶。时迁蹲在墓前,小声说:“黄统领,你放心,俺们定会杀了辽人,为你报仇,不会让你白死。”
祭拜完黄信,队伍就准备出发了。宋江、岳飞、时迁、王罕、巴图带着一千骑兵,跟着李谦,朝着济州府的方向走。耶律斜轸被绑在马背上,由两个禁军看守,脸色阴沉,却不敢多说一句话 —— 他知道,自己落到朝廷手里,肯定没好下场。
路上的景色渐渐从草原变成了农田,偶尔能看到路边的村庄。村民们看到大军路过,纷纷从家里出来,有的递上水果,有的端来热茶,嘴里还不停地道谢:“多谢将军们抗击辽人,保护咱们的家园!”
宋江看着热情的村民,心里更坚定了抵抗的决心 —— 为了这些百姓,也为了牺牲的弟兄,一定要打赢这场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水浒宋江,开局我现在火气很大啊请大家收藏:(m.2yq.org)水浒宋江,开局我现在火气很大啊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