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而言,这套系统操作自然:在直道上启用 F 导管时,用左腿操作;当需要将左腿从 F 导管移到刹车踏板上时,尾翼也恰好需要恢复正常功能,两个动作相辅相成。
况且,即便在迈阿密这条相对平坦、难度不高的赛道上,我也不愿在 “非完全直道” 上单手操控赛车、同时启用 F 导管来争取优势。
因此,尽管其他车队抄袭了我们的想法,但我们的赛车对 F 导管的整合度最高、利用效率最佳,即便直道上的优势有所缩小,却依然存在。
不必说,FP1 初期没有其他赛车竞争,我的前两个赛段成绩都位列第一,进入最后一组弯道时,我有望延续这一表现。
在十七号弯刹车,加速出弯后向左切入十八号弯,随后向右回正进入十九号弯,将所有动能转化为速度冲上发车直道,驾驶着迈凯伦 MP4/25 赛车,以最大速度冲过计时线。
“很好,干得漂亮。显然,这是目前练习赛的最快圈速。我们这边监测到的赛车装置数据都正常,你那边感觉如何?” 我完成圈速后减速返回维修区时,尼基通过无线电问道。
“一切良好,赛车手感不错。回到车库后,我想尝试几项调整,但目前来看,我们的状态不错。” 我谨慎地回应,无线电频道的内容可能会通过电视转播,不能随意多说。
不过我想调整的内容都比较细微:在不显着增加直道空气阻力的前提下,提升弯道中的前轮抓地力。
无需大幅改动,只是常规操作,在直道速度与弯道响应之间找到平衡。
迈凯伦赛车的基础设定本就出色,但在真正关键的环节到来前,我还有三次练习赛的时间来优化调校:先是排位赛(届时会确定发车顺序,也能预判周日正赛是轻松还是艰难),然后是正赛本身。
正赛是我的强项,在这一环节,我能与队友正面抗衡,甚至战胜他。
而排位赛中,当安东尼?哈里森全力以赴甚至超水平发挥时,没人能击败他,不只是我,整个发车格上的任何车手,在周六他状态拉满时,都很难跟上这位美国人的节奏。
但正赛中,需要管理轮胎、节省燃油,更多时候要将速度控制在 90% 而非 100%,这正是我能发挥优势的地方。
我或许没有在排位赛刷出 “非人类圈速” 的原始天赋,却能保持稳定的快节奏。
当然,在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赛道的正赛中占据优势是一回事,本赛季也有不少场次安东尼的表现优于我:巴林站是其一,西班牙站和摩纳哥站(事故前)也是如此,显然加拿大站他也更胜一筹。
在迈阿密保持优势难度不小,这里是安东尼的家乡,现场观众的热情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的队友会为赢得这场比赛拼尽全力,我需要付出更多才能挡住他,更别提还要应对红牛、法拉利,以及其他可能干扰我比赛的车手。
迈凯伦在土耳其站运气不错,在加拿大站则展现出独一档的实力,但迈阿密国际赛车场对所有人都是全新的,没人能预判比赛会如何发展。说到底,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找到答案。
喜欢F1之飞驰人生请大家收藏:(m.2yq.org)F1之飞驰人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