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们也发现了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
那些目光里有好奇,有审视,有警惕,却唯独没有他预想中的惊恐和慌乱,更没有人哭喊着四散奔逃。
这时,一个看起来约莫十一二岁的孩子排开众人,大大方方地走到路边,对着赵云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声音清亮地问道:“来者可是常山赵子龙将军?”
赵云心中猛地一震。对方不仅知道他的名号,甚至连他会来都一清二楚?如此说来,这伙贼寇岂会没有防备?可眼前的景象又怎么解释?
更让他心惊的是,这孩子虽是“贼寇”家眷,却举止得体,知礼有节,面对他们这队持械的人马,不惊不惧,不卑不亢,这份气度,便是许多成年人也未必具备。
赵云不敢托大,翻身下马,对着那孩子拱手还礼:“正是赵云。”
那孩子微微一笑,依着礼数自报家门:“小子姓王,名红,字红星。村里的长辈都叫我小名,王二小。”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赵云,神色坦然,“我先生说了,今日会有一位名叫赵云的将军率军来剿我们这些‘贼寇’,让我在此恭候。对了,小子的先生,便是赵将军此次要剿杀的贼首。”
这话一出,不仅赵云心头剧震,连身后的乡勇们也都吃了一惊,纷纷握紧了兵刃,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赵云身边的亲卫上前一步,盯着王红,沉声问道:“你既知我们是来剿匪的,又明知自己是贼寇家眷,难道就不怕我们?”
王红看了亲卫一眼,从容答道:“先生说了,赵将军不是那种杀良冒功之人,我们又何必惧怕?”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况且,若不是赵将军领队,你们未必能顺利走到这里;即便侥幸到达,也见不到我们。”
稍作停顿,王红又道:“至于‘贼寇’二字——事物本就有多样性,并非非黑即白。
站在那些地主豪强、世家大族的角度,我们劫了他们的财,自然是贼寇;
可站在跟随我们的流民角度,我们给了他们一条活路,或许算是拯救他们的人;
若站在更长远、更广阔的天地间来看,我们也不过是这乱世里,随波逐流的几粒尘埃罢了。”
赵云听到这里,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他紧紧盯着王红,沉声问道:“这些话……都是你先生教你的?”
“自然。”王红点头,语气里带着对先生的敬重,“小子只是个山野稚子,若非先生收留救治,教我读书识字,我又能知道什么?”
一番话下来,赵云对那位素未谋面的贼首,生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奇。能教出这样的孩子,能让一众流民家眷有如此气度,这贼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王红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又道:“封龙山地域广阔,赵将军若是想四处看看,自便便是。
至于能否找到我们的人,就得看将军的运气了。
当然,若是将军有耐心,在村里稍作等候,我先生说,他今晚应该会过来。”
赵云沉默着,没有立刻回答。
亲卫在一旁冷笑一声:“哼,自投罗网?还是想趁机设伏与我们决战?贼寇的话,岂能当真?”
王红却只是看着赵云,眼神清澈:“先生说,赵将军心中自有杆秤,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喜欢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