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农城内,董卓的咆哮声震得屋顶发颤。
“本太师呕心沥血为大汉,你们却一个个背叛我!全是忘恩负义的东西!全都去死!”
他双目赤红,一把掀翻案几,玉圭瓷瓶摔得粉碎,殿内器物被砸得狼藉遍地。
天子被调包的消息点燃了他积压的怒火,连日来,一批批被指认“牵连”此事的官员被推上刑场,鲜血染红了弘农的街道。
可人人心知肚明,真正参与营救刘协的死士与内应,早在调查之人抵达前,便已尽数自尽。
那些倒在刀下的,不过是被怒火牵连的无辜者。
唯有几位机灵的老臣,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在董卓暴怒之前,各显神通,或乔装出逃,或隐匿民间,侥幸躲过一劫。
殿内,李儒望着状若疯魔的董卓,仰天长叹一声,随即收敛愁容,硬着头皮上前劝谏。
而贾诩站在一旁,神色平静得如同古井无波,仿佛眼前的雷霆之怒与他毫无干系。
李儒瞥见贾诩这般淡然,眼皮猛地一跳,心头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此事,或许并非糟糕透顶。
他愣在原地,眼神渐渐清明,竟发起呆来。
贾诩见他面露了然之色,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依旧缄口不言。
董卓本在暴怒之中,见李儒杵在原地发愣,怒声呵斥:“你装什么呆鹅!”
“太师,”李儒猛地回过神,躬身道,“陛下虽走,但传国玉玺,仍在我们手中!”
董卓绝非愚笨之人,闻言眼珠子瞬间瞪大,戾气褪去大半:“快细说!”
“属下观天象、望气数,真龙之气并未随陛下远去,仍盘桓于长安上空!”
李儒虽未挑明,董卓眼中的暴戾与混沌却瞬间褪去,那双素来布满血丝的眸子竟透出几分罕见的清明。
他抬手狠狠抹了把脸,虎目扫过殿内瑟瑟发抖的官员,劈头盖脸便骂:“你们这群废物蠢货!遇事只会瞎起哄、乱攀咬,一个个毛毛躁躁没个章法!”
董卓上前两步,“西迁长安的事儿,一天都不能停!粮草转运、百姓安置,哪个环节敢出岔子,哪个敢磨蹭耽搁,老子直接扒了他的皮,挂在城头示众!”
他喘了口气,粗声粗气地补充:“还有!都给老子记好了——对老百姓要好!别他娘的动不动就打就骂!谁要是敢在这上面捅娄子,休怪本太师心狠手辣!”
咆哮过后,董卓猛地挥手驱散殿内众人,只留下李儒、贾诩等寥寥几位心腹,殿门轰然紧闭。
一夜之间,董卓像是换了个人。
他不再动辄打骂官员,反倒对剩余的朝廷官员嘘寒问暖,甚至亲自到西迁的百姓中视察,安抚流离失所的民众。
这般转变,让朝野上下一片蒙圈,没人猜得透这位太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与此同时,急令吕布、李傕、郭汜、徐荣等几名西凉悍将,尽数西调。
韩遂、马腾本就难以抵御董卓的兵锋,如今见西凉军主力压境,压力陡增,权衡再三后,竟又一次选择了投降。
这一降,让凉州境内的人民军陷入了困境。
谷雨所部的凉州人民军地盘,被董卓的势力层层倾轧,与并州本部彻底失去了联系,孤立无援。
西凉军的武将们见状,个个摩拳擦掌,嗷嗷直叫:“太师!趁此良机,一举灭掉武威的谷雨,彻底统一凉州,巩固我军地盘!”
董卓有些犹豫,李儒在一旁反复权衡利弊,而贾诩依旧沉默寡言,不置一词。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际,一封密封的密信送到了董卓案前。
拆开密信匆匆一览,董卓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当即拍板:“打什么打!谷雨所部,那是友军!”
除了李儒、贾诩等寥寥几位心腹,没人知晓董卓与人民军之间早有“秘密协约”,闻听此言,满殿哗然,皆是不解。
此时的武威,谷雨刚从远征敦煌的战场上归来。
他风尘仆仆,甲胄上还沾着沙砾与血迹,额角缠着绷带,显然在战役中受了伤。
韩遂、马腾这两个不靠谱的盟友再度投降董卓,让凉州人民军腹背受敌,压力陡增,他必须立刻返回武威坐镇应对。
武威城的人民政府内,烛火摇曳,映得谷雨脸色愈发苍白。
他刚从敦煌远征归来,额角的绷带渗着暗红血迹,撑着案几翻阅军报,身形晃了晃,几乎要栽倒在地。
“啪!”一只素手猛地按在案几上,打断了他的动作。
赵霜站在桌前,眉头紧蹙,眼底满是疼惜:“谷雨!给我停下!立刻回后堂休息养伤!”
谷雨勉强抬起头:“无妨,我并无大碍。”
“无妨?”赵霜冷笑一声,伸手便去夺他手中的军报,“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站都站不稳,还谈什么军务?武威有我赵霜在,天塌不下来!”
“我还能行……”谷雨还想争辩,一阵眩晕袭来,他下意识扶住案沿,脸色又白了几分。
赵霜见他这般硬撑,眼圈微微泛红,语气却愈发凌厉:“呵呵,论资历,我是人民军创始人之一,跟着先生打天下的时候,你还只是上艾学堂里听先生讲课的毛头小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请大家收藏:(m.2yq.org)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