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头的滴答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林小满关掉开关,指尖还残留着冷水的湿意。她没再看镜子,转身走回桌边,把毛巾搭在椅背。
李阳已经站起身,右臂吊在临时绑带里,脸色发白,但眼神稳住了。他低头检查背包,确认急救包、读卡器和两张公交卡都在。
“时间。”他说。
林小满看了眼挂钟——六点零三分。距离她写下“上午九点”的计划还有不到三个小时。她拉开抽屉,取出一个旧相机,装上电池,试了下快门。咔的一声轻响,在屋里显得格外利落。
“我去晨光印务。”她说,“你留在外面接应。”
“我没事。”李阳把背包甩上肩,“能走。”
她没反驳,只是从柜底翻出一件深色外套递给他:“别靠近办公区,万一有人认出你图书馆的身份,容易节外生枝。”
他接过衣服,点头。
箱子被重新推到沙发底下,门边的木板也被挪开一条缝,方便随时撤离。林小满最后检查了一遍贴身口袋里的U盘和笔记本,将铜铃复制品塞进衣兜。铃身碰着大腿外侧,冰凉。
两人一前一后出门,楼道里空荡无人。天刚亮,空气带着灰蒙蒙的湿气。他们沿着小巷快步穿行,避开主路监控密集的路口,二十分钟后,在城郊公交站上了车。
车程四十分钟。窗外的建筑逐渐稀疏,厂房和围墙取代了居民楼。李阳靠窗坐着,闭着眼,呼吸平稳,可握着扶手的左手始终没松过劲。
七点四十五分,他们在“工业三路”站下车。晨光印务的大门就在三百米外,红砖围墙斑驳,铁门紧闭,门口挂着电子牌,显示今日开工时间为八点半。
“送纸车还没来。”林小满蹲在路边绿化带边缘,盯着大门方向。她从包里拿出一块残破的蓝色工装布,是之前任务时顺手收的,沾着油渍和墨痕,此刻套在自己外衣上,袖口撕裂处刚好遮住手腕皮肤。
李阳站在十米外的电线杆旁,假装等车,目光扫视厂区外围。监控探头分布在墙角、门卫室顶和办公楼侧面,几乎无死角。
“八点二十七分,第一辆货车会从东侧坡道进来。”他低声说,“司机姓王,每周三固定送货,车牌尾号是五七二。”
林小满抬头看他:“你怎么知道?”
“图书馆采购记录里有合作厂商名单。”他声音压得很低,“包括他们的物流周期。”
她没多问,只点点头。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八点二十五分,远处传来引擎声。一辆绿色卡车缓缓驶近,门卫室亮起灯,保安走出来核对单据。
林小满起身,朝货车方向走去。她脚步放慢,肩膀微塌,像极了常年搬运的工人。卡车刚通过闸机,她便贴近车尾,趁着车身遮挡,迅速闪进厂区。
李阳没动。他站在原地,直到卡车完全驶入,才转身绕向厂区后方的小路,那里有一片废弃的储水罐区,视野正好能覆盖档案楼二楼窗户。
林小满贴着墙根前行。主通道上有巡逻工人,她避开水泥路,踩着排水沟边缘的窄台,绕到办公楼背面。这里管道交错,通风口锈迹斑斑。她伸手试了试其中一处格栅,用力一推,发出轻微的金属摩擦声。
停顿两秒,四周无人注意。她攀上去,掀开盖板,翻身进入走廊。
二楼静得出奇。只有远处机器运转的震动透过地板传来。她沿着墙边快步走,找到标着“档案管理”的房间。门锁完好,刷卡区漆黑。
她掏出一把细铁丝,是昨晚从急救包里拆的夹针弯成的。插进锁孔试探几下,没反应——不是机械锁。
目光扫过门框上方,发现角落有个老旧的通风口,勉强够人钻入。她搬来旁边空置的文件箱垫脚,爬上窗台,用工具刀撬开螺丝。灰尘簌簌落下,她屏住呼吸,一点点挤进狭窄通道。
爬行约五米后,下方出现一扇活动板。她轻轻推开缝隙,正对档案室书架背面。
落地后没急着翻找。她先关掉手电,只留手机屏幕最低亮度,照向最近的标签架。编号体系杂乱,A区按年份,B区按客户代码,C区又回到项目类型。
她想起资料里的承印批次号:CG-YB。
“A区第四排。”她默念。
书架积灰厚重,许多文件袋已发黄脆化。她在第四排来回扫视,终于在底层抽出一份合同,标题为《少年心事·初版印刷协议》,日期正是四月十八日。
合同附件夹着两本样书。
一本封面完整,有出版社标志和宣传语;另一本则粗糙得多:封皮素白,仅印书名与作者,内页纸张偏厚,排版宽松,字体明显大于市面流通版本。
她翻开后者,逐页浏览。
第三章结尾处,原句为:“他站在操场边上,看着她跑过跑道,风吹起她的马尾,阳光落在肩头。那一刻,他想,如果能说一声‘你好’就好了。”
而在她电脑里的那份资料标注,这段文字在正式发行版中被改为:“他站在操场边上,看着她跑过跑道,风吹起她的马尾,阳光落在肩头。那一刻,他忽然明白,沉默才是保护自己的唯一方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执念事物所请大家收藏:(m.2yq.org)执念事物所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