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听着两位老师的争吵,心中却异常平静。他知道,无论是‘神谕’还是‘潜能’,最终都要靠实践来检验。
窗外的雨势渐小,但铅灰色的天幕依旧低沉,压得人喘不过气。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陈平突然站了起来。
他没有看两位教授,而是走到茶台边,拿起紫砂茶壶,不疾不徐地给三个已经空了的茶杯重新斟上热茶。
茶水注入杯中,发出轻微的汩汩声响,氤氲的热气升腾而起,在两人之间形成了一道朦胧的屏障,茶香悄然弥漫,驱散了些许紧张。
他的动作沉稳而专注,仿佛在演奏一首无声的乐章。
“两位老师,”陈平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剑拔弩张的气氛,“请先喝口茶,润润嗓子。”
他的目光平静如水,不带一丝波澜。
周教授和李教授都愣住了,他们下意识地看向陈平。
只见他端起两杯茶,分别递到他们面前,脸上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平静和沉稳。茶水温热,透过瓷杯传递出安宁的力量。
“周老师,您说‘机械灵犀’是潜能,需要培养,我信。”
陈平先看向周教授,眼神真诚而坚定:
“我从一个普通技工走到今天,每一步都离不开您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没有那些日日夜夜的钻研,没有您给我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不可能对机械有现在这样的理解和感悟。每一次拆解引擎,每一次调试齿轮,都是您教我的积累。”
他的话语如春风,轻轻拂过周教授紧绷的心弦。
接着,他又转向李教授,语气同样恭敬而温和:
“李老师,您说它是神谕,是天赋,我也信。因为有时候,面对一些复杂的机械结构,我脑子里确实会莫名其妙地闪过一些灵感,一些直觉,让我能更快地找到问题的关键。
这种感觉,很奇妙,很难用后天的学习完全解释。就像在黑暗中突然亮起一盏灯,指引方向。”
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未知的敬畏。
陈平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位教授,然后落在了茶台上的茶具上。
他拿起茶壶,又拿起公道杯,然后拿起茶漏,将它们依次摆开,动作流畅如舞蹈。
“两位老师,你们看,”陈平的声音带着一种奇特的魔力,平静而穿透人心:
“这茶壶,是源头,是天赋,是灵感,是李老师说的‘神谕’。它蕴藏着最初的精华,未经雕琢却充满力量。这公道杯,是积累,是知识,是方法,是周老师说的‘潜能’培养。
它承载沉淀,调和温度,让一切变得均匀可饮。而这茶漏,是筛选,是实践,是应用,是我们每一个工程师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将理论转化为现实。”
“没有茶壶里的好茶,公道杯再漂亮,倒出来的也只是白水,空有形式而无灵魂。但没有公道杯的沉淀和匀和,茶壶里的好茶直接倒出来,也可能会烫伤人,或者味道不均,无法入口。
只有当源头——天赋经过积累——培养的沉淀和匀和,再通过实践和应用的筛选,才能最终得到一杯真正的好茶,香醇而温润。”
陈平说着,拿起茶壶,将温热的茶水缓缓注入公道杯,茶水在杯中旋转、融合;然后再从公道杯将茶水均匀地分到三个小茶杯中。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充满了韵律感,仿佛在演绎一个完美的循环。
“‘机械灵犀’,或许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它既需要李老师说的那种与生俱来的、难以言喻的‘神谕’作为源头和火花,也需要周老师说的那种系统性的、科学性的‘潜能’培养作为土壤和养分。
两者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天赋的指引,努力可能迷失方向;没有努力的耕耘,天赋终将枯萎。”
陈平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在包间里回荡。
“我们现在的争论,就像是在争论茶壶和公道杯哪个更重要。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泡好一杯茶不可或缺的部分。与其在这里争论不休,不如想想,如何才能让‘茶壶’里的‘神谕’之水,更好地流入‘公道杯’,被‘培养’成真正能用的‘灵犀’之茶。这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陈平说完,将两杯茶分别推到周教授和李教授面前,然后拿起自己面前的那一杯,静静地望着他们。茶水温热,在杯中泛起微光。
包间里一片死寂。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茶台上,折射出温暖的光芒,将茶具的影子拉长,洒在木地板上。
空气仿佛被洗净,清新而宁静。
周教授和李教授都怔怔地看着陈平,又看看他面前那杯清澈的茶水,再看看彼此,眼中都充满了震惊和不可思议。
他们从未想过,这个一直被他们争夺、被他们视为“继承者”的年轻人,竟然能在如此剑拔弩张的气氛下,在如此巨大的压力面前,保持如此超乎寻常的冷静与全局观,一针见血地剖析出双方立场下,潜藏的核心矛盾与各自方案的致命缺陷,并提出了一个如此精妙、平衡且具备高度实操性的融合方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平步深渊:机械狂神请大家收藏:(m.2yq.org)平步深渊:机械狂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