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那道措辞严厉、充满最后通牒意味的文书,被林枫随手掷于守备府议事厅的炭火盆中,跳跃的火焰瞬间将其吞噬,化为灰烬,连同那纸上所谓的“朝廷法度”与“刺史威严”一同烟消云散。然而,文书带来的并非恐慌,反而像一块投入滚油中的坚冰,在铁山城激起了滔天巨浪般的怒火与前所未有的凝聚。讲武堂首届学员的毕业典礼上,那一声声“万胜”的怒吼犹在耳畔,铁山城上下,从身经百战的老卒到刚刚拿起刀枪的新兵,从核心官吏到市井百姓,都清晰地认识到,与朔方城那位刺史大人,乃至其背后盘根错节的旧秩序世家门阀的决战,已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肃杀之气弥漫全城,军营中金戈交击之声不绝于耳,工匠坊内炉火日夜不息,连空气中都仿佛充满了铁锈与硝烟的味道。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林枫,心中却并无多少大战将至的躁动与紧张,反而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如同深潭般的沉静。
连日来主持讲武堂,系统梳理自身从尸山血海中总结出的兵法心得与直觉,观察那些年轻军官在演练中从青涩到沉稳、从迷茫到坚定的成长与蜕变,再加上之前为苏晓疗伤时,自身蕴含兵家杀伐之气的武道神魂,与她那充满生机慈悲的医道魂力产生玄妙碰撞与短暂融合的体验……种种感悟,如同百川归海,在他心湖中积淀、发酵、碰撞,仿佛触摸到了一层无形而坚韧的屏障,那是个人武力与某种更高层次力量之间的界限。
这一夜,月华如水,星子寥落。寒凉的北风呼啸着掠过城头,卷起零星雪花。林枫并未在守备府温暖的书房内筹划军务,也未在寝殿安歇,而是摒退左右,独自一人,如同孤峭的山岩,登上了铁山城最高、也是最古老的北城墙楼——望北楼。此处地势险要,墙体斑驳,布满刀劈斧凿的痕迹,俯瞰着城内万家灯火与城外无垠的、被黑暗吞噬的苍茫大地。
他没有运转《兵甲武经》的气血来驱散刺骨的寒意,也没有释放识海魂力去感知周围可能存在的窥探,只是静静地站着,双手按在冰凉粗糙的雉堞上,放空心神,摒弃所有杂念。任由过往数年沙场征伐的血色记忆、对兵法韬略的推演领悟、麾下将士那一张张或坚毅、或憨厚、或充满渴望的鲜活面孔、陈文运筹帷幄的智谋光影、苏晓救治伤兵时的专注侧影、沈万金撬动商道时精明的笑容、乃至这片北疆大地上无数黎民在苛政与战乱中挣扎求生的苦难景象……无数纷繁的念头、炽热的情感、冰冷的算计与宏大的愿景,如同脱缰的野马,又似江河奔流,在他深邃的识海中激烈地流转、碰撞、激荡。
渐渐地,外界的风声、更梆声、乃至自身的心跳呼吸声都渐渐远去。他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神游太虚的玄妙境界。识海之中,那轮得自神秘古玉、清辉永恒的明月虚影,光芒似乎变得更加内敛而纯粹,但其下方,原本因修炼《兵甲武经》而凝聚的、带着铁血杀伐与不屈战意的神魂根基,开始发生一种本质上的、超越形态的微妙蜕变。那是一种“意”的极致凝聚与升华,是理念的结晶。
他仿佛以旁观者的视角,清晰地看到了自己命运的轨迹:初入边军时的懵懂热血与备受排挤;上官洪的阴谋压迫与生死一线的反击;石蛮、张贲等兄弟在绝境中的誓死追随与袍泽情深;苏晓以妙手仁心维系着军队生命线的专注与慈悲;陈文于无声处布下惊雷、以智谋扭转乾坤的从容;沈万金以金银为兵、以商路为阵、撬动天下大势的奇诡;更看到了讲武堂中,那些来自底层、眼眸中第一次燃起名为“希望”、“信念”与“尊严”火焰的年轻军官们……
这一切的经历与情感,并非杂乱无章的碎片。它们如同宇宙中散落的星辰,开始受到某种无形而强大的引力召唤,围绕着某个核心的、贯穿始终的“道理”旋转、汇聚、融合。
这“道理”,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的冰冷纪律,是“上下同欲,三军用命”的热血团结,是“兵者,诡道也”的无穷权变,是“以正合,以奇胜”的谋略精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洞察先机,是“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智慧,更是……“守护”脚下这片土地与信任他的军民,“开创”一个不再有门阀倾轧、异族肆虐、人人能得温饱、见希望的清平世道的宏愿!
守护与开创,征伐与秩序,看似矛盾,实则一体两面!
“原来如此……我所求之道,并非独善其身之武,亦非称孤道寡之权,而是……秩序!以兵戈止干戈,以征伐开太平的兵家秩序!”林枫福至心灵,心中一片前所未有的澄澈通明,仿佛拨云见日,窥见了自身道路的本源。这秩序的建立与维护,离不开强大的武力作为基石,离不开高效如臂使指的指挥体系作为筋骨,更离不开万众一心、认同其理念的信念作为魂魄,这便是他所领悟的“兵家”之道的真谛!非为杀戮而杀戮,而为止戈!非为破坏而破坏,而为建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九鼎圣王请大家收藏:(m.2yq.org)九鼎圣王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