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林薇和陈默的加入,“星砚·绣居”专项团队的核心框架终于搭建起来。为了让团队成员更快熟悉彼此,苏晚星特意组织了一场团建——在工作室里摆上长桌,准备了茶点和“星砚·绣居”的样品,让大家边吃边聊,分享自己对项目的想法。
团建当天,林薇带来了自己刚画好的床品设计稿,上面绣的是浅青灰色的竹影纹样,跟王姐之前做的茶席小样格外搭。“我参考了小雅的纹样风格,又结合了床品的功能性,把竹影纹样放在了被套的边角和枕套上,既不会影响睡眠,又能体现苏绣特色。”她把设计稿递给王姐,“王姐,您看这个纹样绣起来难度大吗?大概需要多久能完成一件?”
王姐接过设计稿,仔细看了看纹样的针脚走向:“这个纹样不难,用‘虚实针’绣就行,一个绣娘一天能绣两件枕套,被套的话,两天能完成一件。要是批量生产,咱们可以把纹样拆分给不同的绣娘,效率还能再提一提。”
陈默在旁边听着,立刻拿出生产进度表:“要是按这个速度,咱们第一批500件靠垫、200套茶席,25天就能完成,完全能赶上下个月的试销。我已经跟面料厂确认好了,下周三就能送样布过来,咱们确认没问题后,他们10天内就能把所有面料送齐。”
阿凯也没闲着,拿着平板跟林薇讨论:“我看了您的设计稿,觉得可以在靠垫上加一个小标签,上面印着‘星砚·绣居’的Logo和绣娘的名字,这样既能增加产品的独特性,又能让客户感受到‘手工定制’的温度。之前有博主跟我建议,说这种‘有故事的细节’特别容易吸引粉丝关注。”
林薇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我之前在设计稿里没考虑到标签,现在加上正好。我明天就调整设计,把标签的位置和样式定下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格外热烈。苏晚星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格外踏实——从最开始的两人团队,到现在有设计师、生产管理、运营、供应链对接等各个岗位的专业人才,“星砚”一步步壮大,“星砚·绣居”的梦想也越来越清晰。
顾砚深走到苏晚星身边,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你看,咱们的团队越来越完整了。”
苏晚星点头,目光落在林薇和小雅讨论设计稿的身影上,又看向陈默和老周核对生产进度的画面,嘴角扬起笑容:“是啊,之前还担心找不到合适的人,现在看来,只要咱们的目标明确、规划清晰,总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人。”
正说着,沈玥拿着手机跑过来,脸上满是兴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刚才招聘平台的顾问跟我说,最近有不少家居行业的候选人主动咨询咱们的岗位,说看到咱们‘星砚·绣居’的项目介绍,觉得特别有前景,想来面试!”
“这是好事啊!”苏晚星笑着说,“咱们可以趁这个机会,再招两个设计助理和生产助理,帮林薇和陈默分担点工作,让团队运转得更顺畅。”
顾砚深点头同意,拿起桌上的靠垫样品:“等团队组建完整了,咱们就可以开始推进产品打样了。林薇,你跟小雅尽快把最终的设计稿定下来,陈默,你跟老周对接好面料和生产进度,阿凯,你继续跟博主对接推广事宜,咱们分工明确,争取让‘星砚·绣居’第一批产品就能惊艳市场。”
“好!”众人异口同声地答应,眼神里满是干劲。
团建结束后,大家都带着任务各自忙碌起来。林薇和小雅留在会议室,继续优化设计稿;陈默跟着老周去了绣娘工坊,跟绣娘们对接纹样的绣制细节;阿凯回了运营部,开始准备推广素材;沈玥则忙着筛选新的候选人简历,为团队补充新鲜血液。
苏晚星和顾砚深留在工作室,看着桌上的设计稿、生产进度表和推广方案,忽然觉得心里格外有底气。他们知道,团队组建只是“星砚·绣居”项目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产品打样、品控、推广、上线等一系列挑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身边有这样一群专业、靠谱的伙伴,只要大家都抱着“做好苏绣家居”的初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顾砚深拿起笔,在“星砚·绣居”项目规划表上,把“团队组建”那栏打了个勾,然后在旁边写下“下一步:产品打样”。苏晚星凑过来看了眼,笑着说:“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总能把这件事做好。”
顾砚深点头,目光落在窗外。夕阳西下,平江路上的灯笼渐渐亮了起来,暖黄的灯光映在青石板路上,格外温馨。他忽然想起之前路过林女士家时,听到她跟朋友说“肯定要买‘星砚’的苏绣靠垫”,心里忽然充满了期待——他期待着“星砚·绣居”的产品能早日走进更多人的家里,期待着苏绣工艺能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被更多人看见、喜欢。
“走吧,”顾砚深站起身,拿起桌上的设计稿,“咱们去工坊看看林薇和陈默他们,顺便跟王姐确认下绣制进度,争取早点开始产品打样。”
苏晚星点头,跟着顾砚深走出工作室。晚风拂过,带着桂花的香气,两人并肩走在平江路上,手里拿着“星砚·绣居”的设计稿和生产计划,影子在灯光下紧紧靠在一起。他们知道,“星砚·绣居”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序幕,而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会因为团队的努力,变得更加精彩、更加动人。
喜欢璀璨星河唯你是光请大家收藏:(m.2yq.org)璀璨星河唯你是光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