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之地的烽火并未因伪齐的覆灭而彻底熄灭。
石破天的大军如同巨锤,砸碎了一个个负隅顽抗的据点,但溃散的伪齐残兵与神出鬼没的狄虏游骑合流,化身土匪流寇,不断袭击粮道、骚扰村落,让顾青衫的善后工作举步维艰。
更令人不安的是,一股来源不明的流言开始在河南各地蔓延,称南军要将所有田产充公,引得人心惶惶,甚至发生了数起小规模抗税事件。
河北·真定府 狄虏南院大营
初春的河北,寒意未消。
真定府衙内,兀术脸色阴沉地听着汇报,左臂的绷带格外刺眼。
睢阳之败是他戎马生涯的耻辱,而陈策在河南稳扎稳打的态势,更让他感到如芒在背。
“元帅,南军清剿甚严,我军游骑损失不小。河南若被其彻底消化,恐成心腹大患。”一名万夫长忧心道。
兀术冷哼一声,目光扫过下首几名战战兢兢的河北汉人世家代表:“本帅不要你们正面抗衡。我要你们的人,你们的粮,还有你们埋在南边的钉子!散播谣言,煽动民变,让那些投降的伪齐军官再次反正!本帅要河南,永无宁日!”
他看向身旁一名面容普通、气息内敛的谋士:“范先生,江南那边,还需你多费心。”
那范先生微微躬身,声音平和:“元帅放心,棋子已动。南唐朝堂并非铁板一块,总有人会对‘武人跋扈’、‘权柄旁落’心生不满。只需稍加引导,星星之火,或可燎原。”
兀术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好!本帅在河南拖住石破天,范先生你在江南给陈策后院点火!看他能撑到几时!”
金陵·澄心堂
陈策面前摆着石破天的捷报与顾青衫的急报。
捷报之下,是潜藏的暗流。
“先生,河南流言四起,民变虽小,影响极坏。且手法不似寻常匪类所为,背后必有推手。”吴文远眉头紧锁。
赵铁鹰上前一步,呈上一份密报:“先生,我们在清理高拱余党时,从其一名心腹密室暗格里,搜出几封未及销毁的密信。信中使用了一种罕见的密写药水,经过处理,部分内容显现。其中提及一个代号‘青蚨’的联络人,负责传递河北消息,并提到河北方面将派遣一位‘重要人物’南下,代号……‘飞廉’,任务是‘联络旧谊,共商大计’。但信中对‘飞廉’的身份、样貌、潜入方式,均未提及。”
“‘飞廉’?风神之名,倒是取得嚣张。”陈策目光微凝,“高拱已死,其联络网必被狄虏接手。这个‘飞廉’,很可能就是兀术派来搅乱江南之人。铁鹰,以此为线索,严查所有与高拱旧党有过接触,尤其是近期行为异常之人。重点监控码头、客栈,以及……那些可能与北地有隐秘往来的商行、寺庙。”
“是!”赵铁鹰领命,又道:“还有一事,江北前线俘获一名狄虏信使,从其身上搜出的密信虽被部分损毁,但残留字样提到‘江南士林’、‘清议’、‘制衡’等词,并有一个模糊的印记,似鸟非鸟,与高拱密信上残留的某个暗记有几分相似。”
线索零碎,却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狄虏正在江南布局,目标直指士林清议,意图从内部瓦解北伐的共识。
“看来,我们的对手,换了打法。”陈策略一沉吟,“文远,立刻以议事府名义,发布《辟谣安民告示》,用事实驳斥流言。同时,将我们在河南推行新政、分配无主田地、惩处恶霸豪强的具体案例,汇编成册,广为散发,让百姓自己看清孰是孰非。”
他顿了顿,看向赵铁鹰:“至于那个‘飞廉’……他既想利用江南士林,我们便给他搭个台子。以我的名义,三日后在清凉山别院设‘论政宴’,邀请金陵城中有影响力的士绅、名儒、致仕官员,共商国是。将风声放出去,看看会有哪些‘不请自来’的客人。”
三日后·清凉山别院
论政宴设在水榭,丝竹隐隐,文士云集。
陈策坐于主位,与杨弘毅等人谈笑风生,仿佛只是寻常文会。
吴文远、赵铁鹰侍立一旁,目光似不经意地扫过在场众人。
席间,众人议论纷纷,大多围绕北伐与民生。
酒过三巡,一位名叫周文博的老翰林,借着酒意,忽然慨叹道:“陈先生北伐之功,彪炳史册。然,连年征战,江南赋税日重,百姓苦矣。老夫听闻,那《均田令》在河南推行,竟引得士绅怨怼,百姓亦未必全然领情。长此以往,恐非国家之福啊!是否……应暂缓兵戈,与民休息?”
此言一出,席间顿时一静。
不少目光投向陈策。
陈策尚未开口,旁边一位与顾青衫交好、刚从河南巡察回来的年轻御史便按捺不住,反驳道:“周老此言差矣!河南百姓久受伪齐、狄虏荼毒,王师所至,分田免赋,正是解民倒悬!些许流言,乃狄虏奸细散布,岂可当真?若因噎废食,暂停北伐,岂不正中狄虏下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谋天录请大家收藏:(m.2yq.org)谋天录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