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的冬天仿佛被塞进了一个巨大的冰窖。街上的行人缩着脖子,脚步匆匆,呼出的白气瞬间就被冻僵在空气里。
李成钢穿着一身旧军棉袄,背着那个同样褪了色的军绿挎包,站在东城区公安分局那栋庄严肃穆的灰色大楼前。他搓了搓冻得有些发木的手,深吸了一口冰碴子味的冷空气,抬腿迈上了高高的台阶。
门卫室的老头穿着臃肿的棉大衣,戴着棉帽,只露出两只警惕的眼睛,仔细查验了他从武装部安置办开具的介绍信,又上下打量了他几眼,才挥挥手放行。
走廊里弥漫着一股旧木头、墨水混合的复杂气味,比外面暖和些,但依旧阴冷。李成钢按照指示牌,找到了位于二楼角落的人事科。
李成钢身姿挺拔地站在东城区公安分局人事科的门口。他高大个头,宽阔厚实的肩膀,以及军装也掩盖不住的结实肌肉轮廓,让过往的民警同志们都忍不住多看两眼——这身板,绝对是块当公安的好料子。
得益于掌心那个隐秘的“某音商城”,李成钢在部队三年从没亏过嘴。临期的特价肉罐头、高能量的压缩饼干、便宜的维生素片……他总能“合理”地补充营养。再加上部队高强度训练的打磨,当年那个在四合院里壮实小伙,如今已蜕变成为一个孔武有力、精力充沛的退伍军人。
在门口喊了一声:“报告!”,得到允许后推开门,一股暖气和淡淡的雪花膏香味扑面而来。办公室不大,几张旧办公桌拼在一起,靠墙立着几个刷着绿漆的铁皮文件柜。一个看起来四十岁上下、穿着剪裁合体的藏蓝警服的女干警正伏案写着什么。她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透着股干练和精明。这就是人事科的张淑华科长。
李成钢立正,声音洪亮清晰,带着军人特有的利落,“退伍士兵李成钢,前来报到!这是介绍信和档案材料!” 他将一个牛皮纸文件袋双手递了过去。
张科长抬起头,打量了一下眼前这个身板结实、精神头十足的小伙子,目光在他脸上停顿片刻,似乎在确认什么。她公事公办地接过介绍信和档案材料,仔细翻阅着。当看到档案里“荣立三等功一次”的记录时,她严肃的脸上几不可察地松动了一下。
李成钢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丝变化。他并不急着说话,而是等张科长看完材料抬起头,才迅速地从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拿出一个用报纸包得方方正正的小包裹,动作极其自然地、带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的熟稔劲儿,轻轻推到张科长桌角文件堆的后面,声音压低了些,带着诚恳的笑意:“张科长,刚回来,也没什么好东西,从部队带回来几双尼龙袜子,结实耐穿,给您和同志们……添麻烦了。” “尼龙袜子”四个字他咬得稍重,在那个凭票供应、物资匮乏的年代,这可是紧俏时髦的好东西,十双更是份厚礼。
张科长瞥了一眼那报纸包,没去碰,但也没像对待一般小恩小惠那样立刻板着脸训斥。她目光重新落回档案上,手指在“三等功”那一栏点了点,语气比刚才和缓了些:“嗯,李成钢同志,在部队表现不错,还立了功。按照规定,有立功表现的同志,入职定级时可以适当考虑提一档工资。”
她拿起笔,在工资定级表上利落地勾画了一下:“你是士兵退伍,不是干部转业,警士(工人)身份,就给你定12级吧,月工资40块5。” 这比普通退伍兵直接分配过来通常的13级(34块5元)高了一档。定完级,她放下笔,脸上甚至带上了一丝难得的、几乎可以称之为“和颜悦色”的表情,主动问道:“分局下辖几个派出所和业务大队,你想去哪个部门?有什么想法可以说说。”
李成钢心里一块石头彻底落了地,那十双尼龙袜的“敲门砖”效果立竿见影。他立刻挺直腰板,脸上露出“听从组织安排”的诚恳表情,但话却说得很有“想法”:“谢谢张科长关心!我坚决服从组织分配!不过……我家住在交道口那片,对附近情况熟悉些,如果能分配到交道口派出所,离家近点,工作起来也更方便,能更快地熟悉业务,为分局出力!” 他把“离家近”这个私心巧妙地包裹在“熟悉情况”、“方便工作”这样冠冕堂皇又合情合理的理由里。
张科长点了点头,似乎对他的“觉悟”和“实际考虑”都很满意:“嗯,熟悉地方环境确实有优势。交道口派出所……行,我知道了。
张科长办事利落,很快填好了各种表格,将介绍信仔细地归入李成钢的档案袋,又亲手制作了盖着分局钢印的工作证递给他。看着眼前这个精神、结实,还“懂事”的退伍兵,她脸上的线条比最初柔和了不少,甚至带上了一种长辈看小辈的审视。
“小李啊,”张科长一边整理着桌上的东西,一边状似随意地开口,语气比刚才谈公事时亲近了许多,“今年多大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请大家收藏:(m.2yq.org)四合院之小片警的生活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