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小院的议事厅内,乔兰菁将新拟好的人员车辆配置单子递给乔伯谦和乔季渊过目。
产业扩张在即,人手与交通工具的短缺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大伯,四叔,”乔兰菁声音清晰,“铺子往江宁、句容扩张,您二位往后少不了要两地奔波。光是租用马车既不方便,长远看也不划算。我核算过,家里再添两辆马车,专供您二位使用,是笔合算的账。”
乔伯谦看着单子上“青篷马车两辆,配马夫两名”的字样,点了点头:“是该置办了。以往跑县城乡下还能将就,去邻府确实需要像样的车马。”
“正是。”乔季渊也赞同,“有了自家马车,时辰安排也便宜。”
“车要买,人也要添。”乔兰菁继续道,“大伯和四叔身边不能没人跟着打理杂事、跑腿传话。需各配一名伶俐的小厮。马夫也得是可靠之人,毕竟车马安全要紧。”
她在单子上对应位置写下“小厮两名,马夫两名”。
接着,她又指向三房乔魏恒的名字:“三叔如今打算开木工坊和部分建材采买,时常也要往外跑,身边也需配一名小厮和一名马夫。”
然后是她自家。“我爹身边已有石砚,足够。至于我,”她顿了顿,“紫电跟着我便好,她身手好,心思也细,出门办事足够。”
目光转到年轻一辈。“山毅哥常跟着大伯跑外,身边已有小厮,暂且不动。山谦、林栋、海瀚三人即将赴考童生,需静心读书,身边配稍有学问的书童最为合适,既能伺候笔墨,也能偶尔探讨学问。”
她看向单子上几位已毕业的姐妹名字——山慧、兰心、兰芷、山静、海澜。“几位姐姐妹妹往后或要协助打理铺面,或要出门交际,身边也需一位可靠的贴身侍女,方便伺候,也便于传递消息。其余年纪尚小的弟妹,暂且不急。”
乔伯谦和乔季渊细细听着,不住点头。
乔兰菁考虑得周全,几乎面面俱到,既考虑了实际需求,也顾及了各房平衡与未来发展。
“就按菁丫头说的办。”乔伯谦一锤定音,“这事,还得劳烦菁丫头你多费心。”
“大伯放心。”乔兰菁应下。
翌日,乔兰菁便带着紫电,再次去了那家相熟的牙行。
这次目标明确,她要挑选三名马夫,五名小厮,三名书童,五名侍女。
牙人见是大主顾,笑得见牙不见眼,将手里最好的人都领了出来。
乔兰菁看得仔细,问得也细。
马夫要的是经验老道、脾性沉稳的;小厮要的是手脚麻利、眼神清亮、不多言多语的;书童则需略通文墨,看起来干净伶俐的;侍女则要稳重细心,口齿清晰的。
她如今看人已颇有章法,结合牙人的介绍和自己的观察,最终挑中了三个年近四十、驾龄超过二十年的老把式做马夫;五个年纪在十五到十八之间,看着机灵踏实的小伙子做小厮;三个十三四岁、读过几年蒙学、眼神清正的少年做书童;以及五个年纪在十四到十六、模样周正、举止大方的丫头做侍女。
一共十六人,连同身契,花了近二百两银子。
乔兰菁面色平静地付了银钱,心中那点不适早已被现实压下。
在这个时代,这便是规则。
回到小院,新买的仆役们垂手肃立。乔兰菁站在台阶上,目光扫过他们,声音清越:
“既入乔家,守乔家的规矩。忠心做事,勤勉本分,乔家绝不会亏待。若有偷奸耍滑、背主忘义者,也绝不容情!”
众人齐声应“是”。
接下来便是分配。
马夫赵大跟了乔伯谦,钱二跟了乔季渊,孙三则分配给了乔魏恒。
小厮中,机灵的来福跟了乔伯谦,沉稳的顺子跟了乔季渊,手脚勤快的旺财跟了乔魏恒,老实的根生跟了乔海阔,还有一个备用的柱儿暂且留在府城听用。
三名书童,分别派给了乔山谦(墨香)、乔林栋(砚台)、乔海瀚(笔架)。
五名侍女,分别指派给乔山慧(青黛)、乔兰心(素云)、乔兰芷(秋月)、乔山静(含翠)、乔海澜(丹霞)。
紫电依旧跟在乔兰菁身边。
石砚,则正式拨到乔仲远处,专职随侍。
两辆新买的青篷马车也送到了府城小院,交由赵大和钱二负责照料使用。
看着院内骤然多出来的人和车马,乔兰菁轻轻吐了口气。
架子是搭起来了,接下来,便是让这些新添的骨血,尽快融入乔家这艘正在加速前行的船。
产业的扩张,家族的壮大,离不开这些细微处的夯实。每一步,都需走得稳,走得准。
喜欢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