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京城,紫禁城,太和殿。
殿试之日,庄严肃穆。
丹陛之下,通过会试的三百贡士身着崭新的青色贡士服,垂首肃立,静候天子临轩。
乔仲远立于其中,纵然心性沉稳,此刻望着那巍峨的殿宇和森严的仪仗,呼吸也不由得微微紧促。
石砚远远候在宫门外,亦是心潮澎湃。
钟鼓齐鸣,净鞭三响。
身着明黄龙袍的承天帝在内侍的簇拥下升座。
百官与贡士山呼万岁,声震殿宇。
礼部官员唱名,贡士们按名次鱼贯入殿,跪拜听封。
当唱到“一甲第一名,江南金陵府乔仲远”时,整个大殿似乎静了一瞬。
乔仲远深吸一口气,压下胸腔内奔涌的热流,稳步行至御前,撩袍跪倒,声音清越沉稳:“臣乔仲远,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承天帝目光落在下方跪着的青衫学子身上。
此人年约三旬,面容儒雅,眼神清正,虽出自寒门,却无半分怯懦之气,举止从容,令人心生好感。
“平身。”承天帝声音平和,带着帝王的威仪。
“谢陛下。”乔仲远再拜,方才起身,垂首恭立。
承天帝拿起御案上那份被主考官列为魁首的策论试卷,缓缓开口:“乔卿,朕观汝之策论,于‘民富国强’一题,见解颇为新颖。言及‘藏富于民,非仅积粟于仓,更需活水流通’,此‘活水’作何解?”
乔仲远微微躬身,从容应答:“回陛下,臣所谓‘活水’,一曰商贾之流通。轻徭薄赋,畅通漕运,使南北货殖往来无阻,则民得利,国库亦丰。二曰技艺之革新。鼓励工匠改进织机、农具,提升效率,则产出倍增,民自富足。三曰教化之普及。使民知书识礼,明晓律法,则争端少,民心安,社稷稳。此三者,犹如活水,滋养万民,方能固国之根本。”
他引经据典,却又结合自身见闻,将抽象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务实而富有远见。
承天帝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他继位以来,力求革新,最厌空谈。
“哦?朕闻你出身农家,家中亦行商贾之事,可是据此有感而发?”
“陛下明鉴。”乔仲远坦然道,“臣家中确经营些许产业,亲见商贾流通、技艺改良对一地民生之促进。譬如新式织机,一人可抵旧时三人之力;畅通商路,偏远之物得以行销四方,价廉而物丰。故而臣以为,强兵固需,富民更乃根本。民富,则兵源足,粮饷丰,天下安。”
他没有避讳自家经商,反而将其作为论据,更显真诚。
承天帝又问道:“近年江南水患时有发生,卿以为,根治之策何在?”
乔仲远略一沉吟,朗声道:“臣以为,治水如治国,堵不如疏,防重于治。首要在于修缮加固江河堤坝,此乃堵防之策,必不可少。然更要者,在于上游植树固土,减少泥沙淤积;中游开辟陂塘水库,蓄水防旱,亦可削减洪峰;下游疏通河道,确保泄洪通畅。同时,需设立常备巡查机制,及时排查隐患。此乃长久之计,需朝廷持之以恒,方可见效。”
他的回答,不仅提出了具体的工程措施,更强调了生态保护和长效管理机制,思路远超当下寻常士子。
承天帝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已是极为满意。
此子不仅文采斐然,更有经世致用之才,见解深刻,非寻常书呆子可比。
他环视殿中众臣,见几位阅卷官亦是微微颔首,便知此人才学,已得公认。
“乔卿所言,深得朕心。”承天帝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寒门出贵子,实干兴邦国。乔仲远听封!”
乔仲远再次跪倒。
“朕钦点尔为承天八年戊辰科一甲第一名,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
“臣,乔仲远,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乔仲远叩首,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却依旧清晰。
这一刻,寒窗数十载的艰辛,家族殷切的期盼,尽数化为此刻的荣光。
当那代表着无上荣耀的“状元及第”金匾和官袍印信赐下时,整个太和殿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新科状元身上。
江南乔仲远之名,随着金殿传胪的唱名声,瞬间传遍京城,也将以最快的速度,传回江南故里。
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飞越千山万水。
数日后,当那六百里加急的喜报一路吹打着冲进乔家村,送到乔家老宅时,整个乔家,乃至整个乔家村,再次陷入了狂喜的海洋!
“捷报!贵府老爷乔讳仲远,高中承天八年戊辰科一甲第一名状元!京报连登黄甲!”
“状元!二哥是状元!”乔季渊狂喜地一把抱住身旁的乔伯谦。
“老天爷!文曲星真的下凡到咱家了!”周婉贞捂着嘴,喜极而泣。
乔老爷子乔正松拿着那大红捷报,双手颤抖,老泪纵横,连声道:“祖宗保佑!祖宗保佑啊!”
乔兰菁站在人群中,看着欣喜若狂的家人,脸上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父亲高中状元,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乔家命运的转折点。
从此,乔家将真正步入仕林,拥有更广阔的天空和更重的责任。
她望向北方京城的方向,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骄傲,也对乔家未来的无限期待。
父亲这座最大的靠山,已然屹立。
乔家的风华,将由此进入一个全新的篇章。
喜欢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到农家后我靠全家人脉躺赢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