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赵志明的正面冲突,如同一次短暂的雷阵雨,虽然激烈,但并未改变林别工作和生活的主旋律。他依旧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应急管理体系文件的起草工作中,只是行事更加谨慎,对处里安排的非核心工作,也尽量高效完成,不留任何把柄。
起草工作进入了最关键的攻坚阶段——撰写初稿。政研室拿出了第一稿,但宋清河秘书长和专班里的几位领导审阅后,都觉得不满意,认为“问题剖析不够深刻,对策建议过于原则,缺乏突破性”。
会议室内气氛有些沉闷。政研室主任脸上有些挂不住,几位厅局领导也各自沉吟,似乎都在权衡如何既体现本部门工作,又能让文件整体过关。
宋清河的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最后落在了坐在角落、一直安静记录的林别身上。
“小张,”宋清河点名了,“你在一线待过,对问题有切身感受。对于这个初稿,你有什么具体的修改意见?大胆说,放开讲。”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林别身上。这一次,目光中的含义更加复杂,有期待,有审视,也有那么一丝等着看这个年轻人能否真正拿出硬货的意味。
林别知道,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他不能再仅仅提出问题,必须拿出建设性的、能让人眼前一亮的解决方案。
他放下笔,清了清嗓子,目光沉静地看向宋清河和与会众人:
“秘书长,各位领导。我认为初稿的基础是好的,但确实如秘书长所说,在‘深刻性’和‘突破性’上还可以加强。”他先肯定了前期的努力,然后话锋一转,“我觉得,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深化和突破。”
他条理清晰地阐述起来:
“第一,在问题剖析层面,不能只罗列现象,要敢于触及体制机制的核心矛盾。比如,为什么信息会混乱?深层次原因是‘条块分割’,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和利益考量,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枢进行整合和共享。为什么基层能力弱?不仅仅是培训和资源问题,更深层的是权责不匹配,‘责任无限大,权力一颗钉’。我们在文件中,应该把这些根本性的梗阻点破、点透!”
这番话,直接点到了行政管理体制的痛处,让在座的几位厅局领导神色都有些不自然,但没人能反驳,因为这就是现实。
“第二,在对策建议层面,要跳出传统的‘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机制’的窠臼,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硬招实招。”林别继续说道,语气坚定,“比如,针对信息共享难题,我们可以明确提出‘建立全省统一的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打破部门壁垒,强制接入关键数据,实现信息实时汇聚和共享。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要明确牵头部门、时间表和考核标准。”
“再比如,针对基层能力短板,不能只提‘加强培训’,可以设计‘应急管理能力认证制度’,对关键岗位的基层干部进行强制性的专业培训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并将其与晋升考核挂钩。同时,推动省市两级应急资源和力量‘常态化下沉’,建立对口支援和联动机制。”
他提出的“大数据平台”、“能力认证”、“资源下沉”,都是具体而新颖的抓手,让人耳目一新。
“第三,在体系构建层面,要有前瞻性。不能只着眼于应对‘南川式’的洪涝灾害,要建立‘全灾种、大应急’ 的框架。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都纳入统一的应急管理体系,实现‘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 。这符合国家层面的改革方向,也能体现我们汉东省的先行先试。”
林别的发言,逻辑严密,思路清晰,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更重要的是,他提出的一系列具体建议,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直指当前应急管理工作的核心难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会场里一片寂静,只能听到记录的沙沙声。政研室主任的眼神亮了起来,快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几位厅局领导也收起了最初的轻视,露出了深思的表情。宋清河秘书长更是微微颔首,眼中赞赏之意毫不掩饰。
“好!说得非常好!”宋清河率先打破沉默,“小张同志这几点意见,切中要害,很有见地!特别是‘大数据平台’、‘能力认证’和‘全灾种、大应急’的提法,很有突破性!请政研室的同志,就按照这个思路,重点吸收小张的意见,对初稿进行大幅度的修改和提升!”
宋清河一锤定音。林别的思路,成为了文件修改的核心指导方向。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别在起草专班的地位悄然发生了变化。他不再仅仅是一个提供案例的“顾问”,而是深度参与了修改稿的讨论和撰写。很多关键的章节,政研室的笔杆子们都会主动来征求他的意见。他凭借扎实的一线经验和超越时代的视野,往往能提出画龙点睛的建议,让文件的深度和高度都提升了一个档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官弈请大家收藏:(m.2yq.org)官弈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