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里飘着淡淡的玉米香,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水泥台上,都摊着金黄的玉米粒,晒在日头下,泛着饱满的光。风一吹,玉米粒轻轻滚动,发出细碎的“沙沙”声,混着远处工厂的汽笛声,凑成弄堂里秋日的热闹。张阿婆蹲在自家门口的水泥台边,手里拿着竹耙,一点点翻着玉米粒,把底下没晒透的翻到上面,竹耙划过水泥台,留下浅浅的痕迹。“这日头正好,晒三天就能收进布袋,冬天藏在缸里,熬粥、做饼都够吃。”她嘴里念叨着,时不时用手抓起一把玉米粒,凑到眼前看,颗粒饱满,没有杂质,心里踏实得很。
安安蹲在旁边的小板凳上,手里拿着根玉米芯,正用小石子在上面刻纹路,刻得歪歪扭扭,却玩得认真。他的小褂子沾了点玉米粉,林淑娴蹲在旁边,用手帕给他擦后背,手里还攥着一张叠得整齐的纸——是街道办发来的扫盲班考试成绩单。“阿婆,成绩出来了,刘嫂、王大哥他们都考过了,就差最后拿证书了。”林淑娴脸上带着笑,语气里满是欣慰,“他们学了大半年,每天晚上都学到很晚,总算没白费功夫。”
张阿婆停下手里的竹耙,直起身捶了捶腰,往弄堂中间望了望:“考过了就好,有了证书,以后找工作、办事都方便,刘嫂家里三个娃,以后能多挣点补贴家用。”她瞥见陈老实带着媳妇和孩子,正往弄堂里走,手里提着几个布包,里面装着生活用品,“你看,陈老实把家人接来了,这日子总算安稳了。”
陈老实的媳妇叫李秀莲,穿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牵着个小女孩,叫陈丫,五岁左右,扎着两个小辫子,怯生生地躲在妈妈身后,眼睛却好奇地打量着弄堂里的一切。陈老实手里还抱着个小男孩,叫陈强,三岁,睡得正香,小脸蛋红扑扑的。“阿婆,淑娴妹子,我们搬过来了,租的房子就在弄堂尽头,麻烦你们以后多照应。”陈老实笑着说,脸上满是憨厚,“工厂给批了临时住房,虽然小,但能住下一家人,很满足了。”
“照应啥,邻里之间本来就该互相帮衬。”张阿婆笑着说,“丫丫,过来,阿婆给你拿玉米糖吃。”她从口袋里掏出几颗用玉米做的糖,递给陈丫,陈丫看了看妈妈,李秀莲点点头,她才接过糖,小声说:“谢谢阿婆。”
刘根正好挑着水桶过来,看到陈老实一家,赶紧放下水桶:“陈大哥,你搬过来了?我帮你搬东西吧,你手里拿着这么多,不方便。”
“不用不用,我自己能行。”陈老实推辞着。
“没事,我反正没事,多个人多份力。”刘根说着,拿起陈老实手里的一个大布包,里面装着被褥,“走,我帮你送到屋里。”
陈老实感激地说:“谢谢你啊,刘根,真是麻烦你了。”
林淑娴也说:“我跟你一起去,帮秀莲嫂子收拾收拾,刚搬过来,肯定乱得很。”她把成绩单放进兜里,抱起安安:“安安,跟妈妈一起去陈叔叔家,好不好?”
安安点点头,搂住林淑娴的脖子:“好,丫丫,玩。”
几个人往弄堂尽头走,张阿婆继续翻晒玉米,心里想着,这弄堂里的人越来越全了,日子也越来越热闹了。
正晒着玉米,就见王社长急冲冲地从合作社方向跑过来,手里攥着个账本,脸色有点凝重,额头上渗着汗。“阿婆,你看见李副局长没?合作社出事儿了!”王社长的声音有点急,手里的账本都晃悠着。
“振邦刚去局里上班,还没走多久,咋了?出啥事儿了?”张阿婆心里一沉,以为是合作社的农具又坏了。
“玉米少了!”王社长蹲在地上,翻开账本,“秋收完一共收了五千二百斤玉米,分出去三千八百斤,剩下一千四百斤,打算晒干后储存起来,留着冬天给社员们分,或者卖给粮站。可今早我去仓库盘点,发现只剩一千三百五十斤了,少了五十斤!”
“少了五十斤?是不是记错了?或者晒的时候洒了?”张阿婆疑惑地问,“仓库门没被撬吧?”
“没记错,我盘了三遍,都少了五十斤。仓库门是好的,锁也没撬痕,跟上次张婶家鸡蛋丢的时候一样,门窗都完好,肯定是熟人拿的。”王社长皱着眉,“这玉米是社员们的集体财产,少了可没法交代,我得赶紧告诉李副局长,让他帮忙找找。”
“别急,振邦是个靠谱的,肯定能找到。”张阿婆安慰道,“你先去局里找他,我帮你看着合作社的仓库,别再少东西了。”
“好,谢谢阿婆,我这就去。”王社长合上账本,急匆匆地往局里跑。
张阿婆看着王社长的背影,心里有点担心,五十斤玉米不算多,但对合作社来说,是大家的血汗钱,可又想着,弄堂里的人都是实在人,不会随便偷东西,说不定是拿错了,或者有啥难处,悄悄拿了点,等振邦回来,肯定能查清楚。
李振邦刚到局里,把秋收后合作社卖玉米的事跟赵局长汇报完,就见王社长气喘吁吁地跑进来,脸色发白。“李副局长,不好了,合作社的玉米少了五十斤!”王社长扶着门框,喘着气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沪上警事:1950》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爱言情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爱言情!
喜欢沪上警事:1950请大家收藏:(m.2yq.org)沪上警事:1950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