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下半学期,整个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慢放键。街道上的行人依旧稀疏,口罩成了每个人脸上的标配,消毒水的气味顽固地弥漫在空气里,连阳光都显得比往年安静几分。
对于高一(八)班的许年、刘夏、常明、婉宁和陈浩这五个好朋友而言,他们的世界更是收缩成了两点一线:从家到学校,再从学校回家。以往充斥在课间的追逐打闹、放学后篮球场上挥洒的汗水、周末穿梭于大街小巷的闲逛探索,所有属于青春期的喧闹与色彩,似乎都被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悄然抹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单调的、埋头苦读的沉静。
“这日子过得,都快长蘑菇了。”这天下午放学,许年一边慢吞吞地收拾书包,一边对着窗外依旧冷清的操场发出第N次哀叹。他习惯性地想用胳膊肘去碰刘夏,却发现对方早已拿出数学练习册,争分夺秒地开始攻克一道函数难题。
“喂,不是吧夏夏,这就开始了?放学铃才刚响啊!”刘夏头也没抬,笔尖在草稿纸上飞速演算,含糊地应道:“婉宁大小姐的日计划表第17条,‘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每日数学额外练习不少于三题’。这才第一题,别打扰我。”
坐在前排的婉宁闻声回过头,清澈的目光里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今日事今日毕。许年,你的英语完形填空专项做完了吗?还有,陈浩,物理错题本整理到第几章了?”
被点名的陈浩正试图把一本厚厚的《古代汉语词典》塞进已经鼓鼓囊囊的书包,闻言憨厚地笑了笑:“马上马上,宁姐,还差最后两道电路分析题,回家路上我就在脑子里过一遍。”
常明则已经收拾妥当,安静地站在一旁等着妹妹,他语气平和地加入对话:“婉宁的计划虽然严苛,但效果确实显着。想想上次小测,许年你的数学又提升了不少,陈浩的语文古诗文默写全对。”
“道理我都懂,”许年夸张地趴倒在桌上,“可这也太闷了!感觉我们不是高中生,是苦行僧!我的游戏机,我的漫画书……它们都在呼唤我!”
婉宁拿起书包走到许年桌旁,轻轻用卷起的笔记本敲了下他的脑袋:“呼唤你什么?呼唤你下次考试再垫底吗?现在是非常时期,外面不安全,也没地方可玩,正好是静下心来追赶进度的最好时机。等这一切过去了,病毒消失了,你们想怎么玩我都不会拦着,但到那时候,如果因为现在偷懒而成绩落后,玩也玩不痛快,不是吗?”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其他几人:“我们现在辛苦一点,把基础打牢,等一切恢复正轨,我们就能轻松跟上,甚至超越别人。这叫‘弯道超车’,懂不懂?”
刘夏终于做完那道题,合上练习册,长出一口气:“婉宁说得对。现在反正也没别的事可干,不如好好学习。不然大把时间荒废掉,太可惜了。”他看向许年,眼神里少了平日的嬉闹,“年年,你想想,等能出去野的时候,咱们要是还因为成绩差被爸妈关禁闭,那才叫惨。”
陈浩也用力点头:“嗯!宁姐都是为了我们好。而且……学着学着,好像也没那么痛苦了。”他挠挠头,“昨天我居然自己主动多看了半小时英语,我妈都惊呆了。”
常明微笑着总结:“习惯成自然。学习就是这样,一旦你找到了节奏,进入了状态,形成了习惯,它就不再是负担,反而会带来成就感。”
在婉宁这位“战略总指挥”的精密计划和近乎“严苛”的督促下,这个五人学习小组以极高的效率运转起来。婉宁不仅为每个人量身定制了每日、每周学习计划,详细到每个课间十分钟该复习什么,还建立了“互助提问”和“错题共享”机制。她就像是这个小团队的灵魂人物,用她的冷静、睿智和那份与年龄不符的执着,将散漫的许年、贪玩的刘夏、基础稍弱的陈浩和沉稳的常明紧紧凝聚在一起,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和书页的翻动声中悄然流逝。
原本觉得煎熬的日子,竟也过得飞快。学习这个东西,确实如他们所言,有组织、有计划,一旦坚持下来,克服了最初的惰性,便会发现其中自有一番天地,甚至一天不学都会觉得少了点什么,浑身不自在。
在这种高度自律、互相激励的浓厚氛围下,期中考试的成绩单发下来时,连他们自己都吃了一惊。“我……我靠!”许年拿着成绩单,手指微微颤抖,眼睛瞪得溜圆,“我不是眼花了吧?我……我居然不是倒数第一?!我超过张强了!还有李默!我……我爬到第四十一了!”班级一共四十五人(原本四十一人,后来开学又进来几人,人情社会嘛。),他从稳定的“副班长”位置,一跃进入了倒数第五名。
陈浩也咧着嘴,笑得见牙不见眼,他用力拍着许年的肩膀:“年哥!我也进了!四十三名!我超过两个人了!”对于一直稳坐榜尾的陈浩来说,这简直是历史性的突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请大家收藏:(m.2yq.org)二十年之约:被时光遗忘的夏天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