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的小灶,开始了。
黛玉眨了眨纯澈的眼睛,偏着头,一副认真回忆的模样。
“父亲公务繁忙,只是偶尔得空了,会考校我的功课。”
她顿了顿,声音软糯地回答。
“父亲总说,女子读书明理,不是为了考取功名,而是为了不被人欺负,不被人蒙骗。”
贾母摩挲她手背的动作,微不可见地一顿,脸上的笑容却丝毫不变:“你父亲说的是。读书,总是好的。”
“父亲还说。”黛玉像是又想起了什么,补充道,“他说,万贯家财,终有散尽之日,唯有学到脑子里的本事,才是自己的。他说,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傍身。”
说完,她仰起小脸,用一种求知若渴的眼神看着贾母。
“外祖母,这个‘技’,是指什么呀?是像姐姐们那样,会弹琴画画吗?”
看着她那双不含一丝杂质的眼睛,听着这番典型的“书生痴语”。
贾母心中最后那点因“镇纸石”而生的警惕,彻底松懈了。
她笑了。
这一次,是发自内心的。
原来,只是个被她那个书呆子父亲给教傻了的痴孩子。
满脑子圣贤道理,不通俗物,更不懂人心。
这样的人,最好拿捏。
贾母爱怜地摸了摸她的头,语气越发和蔼:“是啊,琴棋书画,女红针指,都是本事。我们囡囡这么聪明,往后想学什么,外祖母都给你请最好的先生。”
“谢谢外祖母!”黛玉甜甜地笑了,顺势将头靠在贾母的臂弯里,满是孺慕与依赖。
又说了一会儿体己话,贾母才心满意足地让人送她回去。
走出荣庆堂,夜风带着凉意,吹在脸上,让人格外清醒。
黛玉脸上的天真与依赖,在转身的瞬间,便褪得干干净净。
她抬头,望向天边那轮清冷的残月。
痴气?
书呆子?
这便是她在这荣国府里,最好的面具。
一个饱读诗书,却不通世故,对金钱俗物全无概念的“理想主义者”。
只有这样,当她日后提出,想要“学着不被人蒙骗”,亲手接过林家产业的单子时,才不会引起任何人的警惕。
黛玉的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融化在冰冷的月色里。
“你们不是想摸我林家的家底吗?”
“别急。”
“我会亲手把账本,送到你们面前。”
“只是那账本上,记的是我林家的产业,还是你们荣国府这些年的亏空烂账……”
“可就由不得你们了。”
喜欢林妹妹她不装了,一开口全府吓跪请大家收藏:(m.2yq.org)林妹妹她不装了,一开口全府吓跪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