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汴京,杨柳堆烟,飞絮蒙蒙。
太平茶舍庭院内,那株茶树经了乌尤山归来后月余的休养,非但未显凋敝,反更见精神。
叶片上流转的星辉愈发温润内敛,仿佛将一场惊心动魄的劫难沉淀为了底蕴。
树下,赵令渊缓缓演练着一套导引术,动作如行云流水,与周遭气息融为一体。
他脸色虽仍带着几分伤后的苍白,但眼神已恢复了往日的沉静深邃,只是那沉静之下,似乎多了一丝历经劫波后的通透与更深的警惕。
陆九娘坐在廊下,面前摊着几卷泛黄的古籍,那是她根据守拙前辈意念残留整理出的只言片语,涉及茶气本质、阴阳平衡之论,字字珠玑,令她时常陷入长久的沉思。
郭大釜则霸占了茶舍一角,叮叮当当地敲打着什么,一堆新奇的金属零件散落满地,据他说是在研制一种能大范围侦测“异种茶气”的“灵枢仪”。
穆影的剑在庭院空地上划出清冽的弧光,剑意中融入了太平茶息的平和与乌尤山生死搏杀出的决绝,收放之间,已隐隐有宗师气象。
她偶尔收剑,会望向皇宫的方向,眉头微蹙。瑞王殿下提及陛下精神不济的消息,像一根细刺,扎在众人心头。
这日午后,细雨初歇,空气清新。
茶舍外来了一队不起眼却透着精干气息的护卫,簇拥着一辆青呢小车。
车帘掀开,下来的竟是微服而来的瑞王赵曙。
他眉宇间的忧色比前几日更重了几分,挥退随从,独自步入茶舍。
“先生,陆夫人。”瑞王拱手,目光扫过院内诸人,最后落在赵令渊身上,“宫中……恐有变数。”
众人心中一凛,引瑞王入内室叙话。
“父皇近日精神愈发不济,时常恍惚,批阅奏章时也会突然停下,眼神空洞。御医署会诊,皆言是操劳过度,旧疾偶发,开了安神补气的方子,却收效甚微。”瑞王声音低沉,“更蹊跷的是,父皇近来独宠一种由安郡王进献的‘海外仙茗’,名曰‘玉露凝香’,饮后确能短暂提振精神,面色红润,但不过一两个时辰,便复归萎靡,甚至更显疲惫。孤暗中查验过那茶叶,形质与本土茶殊异,香气清奇近妖,以寻常手段竟验不出丝毫问题。”
“安郡王?”赵令渊沉吟。这位郡王乃是当今皇帝的堂弟,素来以风雅自居,喜好搜罗海外奇珍,在朝中势力不显,却因其宗室身份,也无人轻易招惹。
“正是他。”瑞王点头,“孤疑心此茶有异,但无实证,且父皇如今十分信重此茶,旁人若劝,反遭斥责。孤思来想去,能辨此茶真伪者,非先生莫属。”
赵令渊与陆九娘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皇帝的头风症乃昆仑茶祖树金花所治,等闲不会复发。这突如其来的“精神不济”,又恰逢诡异的“海外仙茗”出现,时间点上太过巧合。安郡王……他与暗香阁,与那逃遁海外的余孽,是否有所关联?
“殿下,此茶宫中可还有存货?或能否设法让陛下暂停饮用几日,观察状况?”陆九娘问道。
瑞王苦笑:“那‘玉露凝香’据说得来极其不易,安郡王每次进献不多,父皇视若珍宝,旁人难以触及。至于停饮……孤试探过口风,父皇竟流露出不悦,言此茶乃他续命之物。”
续命之物?此言更显蹊跷。
赵令渊沉思片刻,道:“殿下,可否安排我等入宫一趟?无需正式觐见,或许……只需在陛下饮茶之时,于近处感知一二。”他需要亲身体验那“玉露凝香”的气息,才能判断其是否与影茶、逆种之力同源,或者另有乾坤。
瑞王眼中闪过一丝希望:“三日后,宫中设小宴,安郡王亦在列。孤可安排先生与陆夫人,以茶道大家身份入宫献艺,借机近前。”
计议已定,瑞王匆匆离去。
三日转瞬即过。
皇宫,延福殿。
此处并非举行大朝会之所,更显精巧雅致,殿外奇石罗列,曲水流觞,颇有江南园林韵味。今日小宴,参与者皆是宗室近亲与少数得宠臣子,气氛看似轻松随意。
赵令渊与陆九娘身着瑞王府准备的素雅茶人服饰,垂首敛目,跟随内侍步入殿中。郭大釜与穆影则留在宫外接应。
踏入殿门的瞬间,赵令渊眉头几不可察地一动。这殿宇之内,弥漫着一股极其淡薄、却无法忽视的异样气息。并非乌尤山那等浓烈邪祟,而是一种……更为精微、更为隐蔽的侵蚀之感,混杂在皇家熏香与酒食之气中,如附骨之疽,悄然渗透。
他抬眼望去,只见御座之上,皇帝身着常服,面容虽经修饰,仍难掩底色的晦暗与眼神的涣散,与十年前昆仑归来时那精神矍铄的模样判若两人。
安郡王坐在下首不远,是一位面皮白净、笑容和煦的中年人,正与身旁之人谈笑风生,看似毫无心机。
宴至中途,丝竹暂歇。
安郡王起身,笑容可掬地捧上一个精致的玉罐:“陛下,臣近日又偶得些许‘玉露凝香’,特献与陛下,愿陛下饮之,精神焕发,龙体康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宋茶事案请大家收藏:(m.2yq.org)大宋茶事案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