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社回来,伊爱国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自行车蹬得飞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王秀娟坐在后座,紧紧搂着伊拉的腰,时不时低头看看怀里安静的女儿,嘴角也噙着笑。
队里下工的钟声还没敲响,但有些勤快的人家已经炊烟袅袅。
伊爱国把自行车在院里支好,没顾上喝口水,就兴冲冲地对王秀娟说:“秀娟,你快给拉拉弄点吃的。我去找大哥二哥,把咱家那些旧报纸、旧书本都寻出来!”
他嗓门洪亮,透着扬眉吐气的爽快。闺女不是傻子,是文曲星下凡!是学医的苗子!这消息,他恨不得立刻让全生产队都知道。收集旧报纸这点小事,自然要办得风风火火。
王秀娟笑着应了,牵着伊拉进屋,先给她倒了碗温水,又忙着去灶房热早上剩下的玉米糊糊。
奶奶听到动静,从里屋出来,一听卫生所大夫的话,更是喜得拜了又拜,直念叨祖宗积德。
伊拉小口喝着水,听着院子里很快传来大伯、二伯洪亮的说笑声和父亲兴奋的讲述。她垂下眼睫,安静地等待着。
不多时,伊爱国就抱着厚厚一摞泛黄、散发着陈旧纸张和灰尘味道的报纸、杂志进来了,后面跟着笑呵呵的大伯伊爱党和二伯伊爱民。
“拉拉,看!大伯二伯都把家里攒的报纸给你找来了!”伊爱国把那一大摞东西小心地放在炕沿空处,溅起一点灰尘。
“咱拉拉真是大出息了!”大伯伊爱党嗓门最大,看着伊拉,眼里满是惊奇和喜悦,“以后学了本事,可不能忘了大伯啊!”
二伯伊爱民性子稳些,也笑着点头:“爱国有福气。孩子想看啥就看啥,不够二伯那儿还有几本旧的《红旗》杂志。”
王秀娟端着热好的糊糊进来,连忙道谢:“大哥二哥,快坐!真是麻烦你们了!”
“自家人,客气啥!”大伯摆摆手,又好奇地凑近那摞报纸看了看,“这玩意儿有啥好看的?拉拉还真能看出花来?”
伊拉接过母亲递来的糊糊碗,小声道:“谢谢大伯,谢谢二伯。”然后目光就落在了那堆“宝藏”上。
大人们又说了会儿话,主要是感慨伊拉的“奇迹”和未来的光明,直到下工钟声敲响,才各自散去回家做饭。
屋里终于安静下来。
王秀娟和奶奶在灶房忙活晚饭。伊拉快速喝完了碗里的糊糊,然后跪坐在炕上,小心翼翼地开始翻动那堆旧报纸和杂志。
纸张脆弱,边缘卷曲,散发着时光沉淀的味道。除了《红旗日报》,还有《红星生产大队简报》、《农业科技报》(几年前的),甚至还有几本页面卷边的《科学画报》和《赤脚医生手册》的散页。
内容五花八门,社论、新闻、生产通知、科普知识、样板戏剧本……应有尽有。
伊拉的目光快速扫过,如同最高效的扫描仪。系统在脑海中无声地运转着,将一切文字、图片信息记录、归档、建立索引。
【叮!检测到大量文本及图像信息,正在录入数据库……】
【信息复杂度提升,数据库结构优化中……】
【录入完毕。数据库现有信息量大幅增加。开始进行初步分类整合:时政类、农业生产类、基础科普类、医药卫生类……】
【检测到部分实用农业技术信息(土农药制作、堆肥技巧、病虫害防治土法)及基础医疗卫生知识。已进行重点标记。】
伊拉的手指在一张《农业科技报》的中缝处停下。那里果然又有一则《农村科技推广》小报的征稿启事,和之前看到的那则几乎一样。
她的心跳微微加快。契机就在这里。
但她的目光随即落到旁边一篇介绍“五四式拖拉机维修保养”的文章上,那上面配着一张复杂的结构图和各种专业术语。
她现在的“人设”,是一个偶然从报纸上记住几种草药图形的六岁孩子。可以“记忆力超群”,但不能“无所不知”。直接写出超出认知范围的农业技术文章,太可疑了。
需要更谨慎,选择一个更贴近这个家庭日常、又能合理解释其来源的切入点。
她的目光在报纸堆里继续搜寻,同时在心里问:“系统,筛选所有与‘红薯’、‘仓储’、‘防腐’相关的信息。”
【指令确认。筛选中……】
【共检索到相关信息7条。其中3条为简短新闻报道(XX公社红薯丰收),2条为诗歌散文(歌颂红薯),1条为红薯食用方法,1条为简短提醒(红薯窖藏注意事项,内容与之前所见农技员回答类似)。】
【未检索到详细防烂技术介绍。】
果然。详细的技术是不会登在这种大众报纸上的。这反而给了她操作空间——她可以“整合”出一个看似源于多种零散信息、实则加入了她超前知识的“土办法”。
“系统,以现有检索到的零散信息为基础,结合我的记忆库中符合当前时代背景的简易防烂技术,生成一份‘红薯窖藏防烂小技巧’草稿。要求:语言口语化,步骤简单,工具材料常见,看似源于生活经验总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请大家收藏:(m.2yq.org)穿成六岁傻崽后我靠系统带飞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