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若寺被严密监控,慧静住持似乎也察觉到了风声,深居简出,寺内一切如常,晨钟暮鼓,香客往来,仿佛那幽深地宫中的诡秘之事从未发生。
但裴昭明等人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慧静越是平静,底下潜藏的暗流就越是汹涌。
在对兰若寺过往人员和资金往来的深入调查中,一个看似不起眼、几乎要被淹没在众多琐碎信息中的线索,引起了裴昭雪的注意。
据寺中一些较为边缘、负责洒扫接待的年轻僧人和周边几位常去上香的老住户反映,大约在两个月前,也就是第一位绣娘失踪前没多久,曾有一位云游高僧路过姑苏,并在兰若寺挂单数日。
这位高僧法号“寂明”,自称来自北地苦寒之处,具体师承何寺却语焉不详。
他年纪约在五旬上下,面容清癯,眼神格外澄澈明亮,仿佛能洞悉人心。
据闻他与慧静住持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常常闭门论道至深夜。
寂明法师在寺期间,还曾多次在寺内开坛讲经,他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能直透耳膜,讲述的佛法也别具一格,侧重于“心念之力”与“精神超脱”,吸引了不少信众,甚至有些原本并非兰若寺常客的人,也专程赶来听讲。
“更奇怪的是,”一名负责调查的衙役补充道,“有住在寺旁的老妇人说,曾见过寂明法师独自在寺后荒废的菜园里站立良久,对着空气喃喃自语,手指还在不断掐算着什么,神情时而悲悯,时而……凌厉。当时只觉得高僧行径异于常人,未曾多想。”
而最关键的线索在于,这位寂明法师离开后不久,还特意托人从外地给兰若寺送来了一批“旧物”,说是自己云游途中所得,与佛有缘,特赠予慧静师兄这位“有缘人”保管参详。
“云游高僧?来自北地?相谈甚欢?赠送旧物?”
裴昭雪敏锐地抓住了这条线索,指尖在案卷上“寂明”二字处重重一点,“时间点如此巧合?就在他离开、旧物送达后不久,绣娘便开始失踪!他送来的是什么旧物?立刻加派人手,详查这个寂明的来历、师承、以及他云游的路线!还有,他送去兰若寺的东西,慧静到底放在了哪里?想尽一切办法,必须弄清楚!”
与此同时,裴昭明安排的人,也在姑苏城的茶楼酒肆、市井街巷中,听到了更多关于这位“寂明法师”的零散传闻。
有老者说他讲经时“口灿莲花,能让人心神宁静,忘却烦恼,听完后浑身舒畅”。
有商人说他“目光如炬,仿佛能看透你心底最隐秘的念头,在他面前无所遁形”。
更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曾见寂明法师为一名突发癫狂的病人“驱邪”,只是指尖在其额前虚点几下,口中念念有词,那病人便很快安静下来,沉沉睡去,醒来后症状大减。
这些传闻真真假假,虚实混杂,却共同描绘出一个神秘莫测、拥有非凡个人魅力和可能掌握着非常规手段的僧人形象。
“口灿莲花,看透人心,指尖驱邪……”
白砚舟思索着,眉头紧锁,“若这些传闻有几分真实,并非全然夸大,那这位寂明法师,恐怕绝非普通僧人。他很可能精通类似催眠、心理暗示,甚至……利用某些我们尚未知晓的药物或手法影响他人心智的法门。他与慧静,是旧识?还是……因某种共同目的而结成的同谋?”
沈墨卿则从另一个角度提出看法,语气沉静却带着深意:“若地宫中对绣娘实施的那种精密而恶毒的精神控制手段,其部分方法或关键物品,正是源自这位寂明法师带来的‘旧物’或他私下传授的技艺,那么他们二人的图谋,恐怕绝不仅仅是控制几个绣娘为其诵经那么简单。这背后,或许编织着一张更庞大、更黑暗的网。”
所有的疑点,如同被磁石吸引般,似乎都隐隐指向了这位昙花一现、行踪飘忽的云游高僧。
找到他,洞悉其真面目,或许就能顺势揭开慧静背后可能存在的更复杂网络,以及他们耗费如此心机、布下如此诡局,控制绣娘日夜诵经的真正、最终的目的。
喜欢神都昭雪录请大家收藏:(m.2yq.org)神都昭雪录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